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51.1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楔形文字 的原始碼
←
楔形文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多个问题| {{refimprove|time=2016-10-01T10:00:58+00:00}} {{Expand|time=2016-10-01T15:12:29+00:00}} }} {{SpecialChars|1=article}} {{noteTA |1=zh-hant:苏美尔; zh-hans:苏美尔; zh-hk:苏美尔; zh-tw:苏美; |2=zh-hant:闪米; zh-hans:闪米特; }} {{Infobox WS |name=楔形文字 |type=[[语素文字]]和[[音节文字]] |languages=[[苏美语]],[[阿卡德语]],[[埃兰语]],[[赫梯语]],[[卢维语]],[[胡里语]],[[乌拉尔图语]] |time=前30世纪至1世纪 |fam1=([[文字史|原始书写]]) |children = [[古波斯楔形文字]],[[乌加里特字母]] |unicode=[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12000.pdf U+12000至U+1236E](苏美尔-阿卡德楔形文字)<br />[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12400.pdf U+12400至U+12473](数字) |sample = Ama-gi.svg |imagesize = 150px |iso15924=Xsux}} {{两河文明}} [[File:Cuneiform script2.jpg|thumb|200px|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notetag|又名'''钉头字'''或'''箭头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ref name="字母的故事" />。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ref name="字母的故事" />。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西台人]]和[[波斯帝国]]同样採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语无关的[[印欧语系]]。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语差异相当多。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杆或木棒来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因此文字笔画大都为具三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著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ref name="字母的故事" />。 英语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语]],是{{lang|la|cuneus}}(楔子)和{{lang|la|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rtl-lang|ar|الخط المسماري}}”({{transl|阿拉伯语|al-khaṭṭ al-mismārī}},意思是“钉头文字”)<ref name="字母的故事">{{cite book | language = zh-cn | author = 周有光 | coauthors = | title = 《字母的故事》 | url = | date = | location = | publisher = 人民文学出版社| id = | isbn = 9787020069743| pages = }}</ref>。
返回「
楔形文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