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梅山 的原始碼
←
梅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梅山.jpg|缩略图|右|梅山本來是一個山腳地帶商旅必經之地,有人在溪邊架攤販賣【米糕粥】,閩人稱粥為【糜】,古傳說,梅與糜閩音相似,故【梅仔坑】這三個字早就出現在【諸羅縣誌】內。梅山鄉最初就是【承天府天興縣打貓東堡梅仔坑莊】,日據時期更名為【梅仔坑區】後名為【小梅庄】,光復後再由【小梅】改名為【梅山】沿用迄今,目前轄內18村。]] '''梅山''',沿著162甲縣道跨越橫向狹長的梅山鄉,就能一路從海拔一百公尺蜿蜒攀升到一千公尺,沿途分別經過[[丘陵]]、淺山、深山的地形,路程中36彎72拐,是除了[[阿里山]]公路之外,進入阿里山的另一條路徑。「梅山」(舊稱梅仔坑)自[[清朝]]以來是山區物產運向平地市區的集散地,時至今日,梅山仍保有獨世的絕美佳景與塵封的文化資產,近來梅山[[太平雲梯]]的啟用,為梅山地方觀光帶來新亮點,梅山地區舊稱「糜仔坑」,或稱「梅仔坑」。相傳兩百多年前,梅山街區是商旅出入平原與山區的必經之地,行程遙遠,因此商旅會在此地休息,之後有人開始在這裡蓋起小屋販售米糕糜,形成街市,因而得名「糜仔坑」。 <ref>原文網址:https://www.tbocc.gov.tw/SightLib/Sight_View.aspx?lang=tw&SelectData_Place=d305d967-b8c7-e411-9805-e4115b13f301</ref>
返回「
梅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