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23.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果戈理 的原始碼
←
果戈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 圖像 = [[File:果戈里22.jpg|无框|右|缩略图|center|http://www.sohu.com/a/274401355_422134[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10/bb1ae80aca5342a492711926e5186105.jpe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09.04.01-1852.03.04 | 國籍 =沙皇俄国 | 外文名 =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 | 職業 = 教师、作家 | 知名原因 =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知名作品 = 《死魂灵》《钦差大臣》等 }}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果戈里]](俄国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一般指'''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理(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 1809年,果戈理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素罗庆采镇。孩提时期的果戈理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果戈理从小就把文学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高尚事业,为此曾不断试笔,但未获成功。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同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831年至1832年间,果戈理相继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二部,作品给他带来巨大声誉。1835年相继出版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迈出了创作的新步伐,标志着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密尔格拉得》中包括[[《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地鬼》]]和[[《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等4部中篇小说。1835年写出的剧本[[《结婚》]],揭示了婚姻问题上的等级观念和金钱关系。1836年正式发表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42年5月正式出版小说[[《死魂灵》]]。1852年,果戈理烧掉[[《死魂灵》]]第二卷的手稿,不久后去世。 '''人物经历''' 1809年4月1日,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庆采村,从小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他于1821~1828年在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就读期间已经博览群书,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曾扮演过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中的主角以及其他角色,而且演得很成功(他后来写的也是讽刺喜剧)。 他在这所中学受到了十二月党人中的一些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歌的影响(这促使他在创作初期想当一名诗人),他还受到了法国启蒙作家著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切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农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重大素材,农村生活促成他写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马车》、《死魂灵》]]等与农村有关的作品。 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他身上还带着写成了的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长诗)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 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画家的悲剧故事或传奇故事。 1829年,他发表了[[《汉斯·丘赫尔加坚》]]这一长诗,用的是真名。这首长诗是他登上了俄国文坛,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他很快意识到诗歌创作并非他的强项,于是转向了小说和喜剧。1830年,他以“果戈理”(Гоголь,他的姓氏的一半)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圣约翰节前夜]]》,这部小说得到了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赞赏,并与之成了莫逆之交。 1831年,9月,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同时出版了以这篇作品的题目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受到了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好评,他们称俄国文学已进入果戈理时期。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后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给他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183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教授历史,伊万·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1835年春季,果戈理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宣扬了婚恋自由。同年,他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 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罗马》构成。《密尔格拉得》里面有《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两个伊凡吵架故事》]]等中短篇小说。同年,他根据普希金启发出来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圣彼得堡大学离职,专事创作。 1836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则荒诞见闻,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创作期间,他对戏剧的社会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同年,他的[[《钦差大臣》]]出版了单行本,出版的同时,这部喜剧进行了公演,由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谢普金主演。[[《钦差大臣》]]引起了纷纷议论。大多数观众在观看期间都笑了,因为这不再是专为逗乐而写的滑稽剧,甚至尼古拉一世在观看期间也笑了,而且“笑得要死”。但《钦差大臣》也引起了许多御用文人的攻讦。[[《钦差大臣》]]的出版与公演却很快引起了俄国当局的不满。 1836年6月,果戈理离开俄国,进行出国游历,开始了长达6年的侨居生活。最开始的一年,他来到了罗马。1837年1月29日,他的好友普希金死于阴谋。此后果戈理在意大利和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写成了[[《死魂灵》]]的大部分。 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当他把改定后的手稿送到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审查时,当即被否决。于是他托别林斯基走后门关系,使这本书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 1842年,他对[[《钦差大臣》]]进行了增补,使它的讽刺力量得到了增强。也是这一年,[[《死魂灵》]]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 接下来的几年,果戈理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激情。1845年6月,他将已经出版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写。 1847年,果戈理开始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同时深患着忧郁症。他发表和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里面主要是与达官、贵妇的书信来往。 1848年,果戈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神甫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 1852年2月,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向朋友Я.托尔斯泰伯爵(当时果戈理寄居在他在莫斯科的家中)交待了后事,并让他把手稿拿走,等他死后交给费拉列特大主教,但Я.托尔斯泰伯爵并没有拿走他的手稿。2月24日,他烧掉了将近完成的《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并拒绝进食,于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辞世。人们看见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他的遗稿整理出来的。 '''主要作品''' 中文名 体裁 出版/发表年份 《意大利》 诗歌 1829 《汉斯·古谢加顿》 长诗 1829 《狄康卡近乡夜话》 小说集 1831-1832年 《世界通史教学方案》 文章 1834 《略论小俄罗斯的形成》 论文 1834 《论小俄罗斯的歌曲》 论文 1834 《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斯基福洛维奇吵架的故事》 小说 1834 《小品文集》 小说集 1835 《密尔格拉得》 小说集 1835 《钦差大臣》 戏剧 1836 《死魂灵》第一部 小说 1842 《死魂灵》第二部 小说 塔拉斯·布尔巴 小说 [6] 参考资料 1.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简明教程 第2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第149-150页 2. (俄)果戈理著;周启超主编,果戈理全集 附卷 生活中的果戈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06,第663-679页 3. 俄罗斯批判主义大家 - 果戈理 .俄罗斯旅游中文网.2012-12-29[引用日期2013-11-01] 4. 果戈理的星路历程 .电影网[引用日期2013-11-17] 5. 亚历山德拉·斯米尔诺娃-罗塞特:果戈理之爱 .光明网.1970-01-01[引用日期2013-11-01] 6. 塔拉斯·布尔巴 .豆瓣[引用日期2018-04-04] 7. 论果戈理的社会思想和改造规划 汪海霞,马红刚,WANG Hai-xia,MA Hong-gang -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4期 8. 浅析《外套》中果戈里创作的讽刺艺术 王然 - 《青春岁月》- 2013年20期 9. 果戈理小说狂欢化传统的文化意蕴及诗学表达 张建华 - 《中国俄语教学》- 2009年4期 10. 果戈理 .易文网[引用日期2013-11-17] 11. 果戈理与俄罗斯文学 张磊,Zhang Lei - 《兰州学刊》- 2010年4期 12. 邱运华,林精华主编,俄罗斯文化评论 第4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4,第188页
返回「
果戈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