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4.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大性 的原始碼
←
李大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大性'''(生卒年无考),字伯和,广东四会镇人。乃[[李士廉]]之玄孙,[[李积中]]之曾孙,[[李良弼]]之孙,[[李安国]]之子。<br> * 少年发愤求学,尤其熟习本朝典故。因父亲是户部侍郎而得以从政做官。初任都堂审察,后升为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京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后奔母丧回家,服丧期满复职,便向朝廷进上《典故辨疑百篇》。<br> * 有关本朝故实。经他校核,订正不少错误,皆言之有据。孝宗皇帝读后十分欣赏,提升他为楚州通判。<br> * 当时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想把楚州城迁往别处。大性认为楚州城为晋义熙年间所筑,较坚固。不同意迁移。台臣想用“阻挠”的罪名弹劾他,但来成事。不久,大性奉召回京。先后任过太府寺丞、太宗正丞兼仓部郎、军器少监、浙东提刑兼庆元知府、吏部郎中、司农卿、户部侍郎、绍兴知府、户部尚书等职。<br> * 光宗绍熙年间,朝廷上下有对金国用兵的议论,大性条陈利害,主张不要轻举妄动。由于忤逆了权臣[[韩惦胄]],被先后调任为平江、福州和江陵知府,充荆湖制置使。当时江陵因战后出现饥馑、疾疫,大性倡议赈贷,卓有政绩。后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不久又擢为兵部尚书。<br> * 当时金国出现分裂,不能自存,有人提议乘机出兵讨伐。大性上奏章陈述,鉴于和战之说未定,请求皇上令朝中大臣商议,集思广益再行决定。不久。大性以“端明殿学士”头衔出任平江知府。 * 由于年迈,以有病告退回家。卒年77岁。朝廷赠以“开府仪同三司”称号,谥号文惠。与弟[[李大异]]、[[李大东]]都是一代名臣。
返回「
李大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