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2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木刻 的原始碼
←
木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木刻.jpg|300px|缩略图|右|<big>木刻</big>[http://img.zcool.cn/community/0188b45710490332f875a83962485b.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MTU5MjQ3ODA=.html 来自 站酷 的图片]]]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唐代<ref>[http://www.doc88.com/p-4721269182284.html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唐代的发展],道客巴巴</ref>。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1931年[[鲁迅]]在[[上海]]发起新兴木刻运动<ref>[https://www.xzbu.com/6/view-6828340.htm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双向选择],行知部落,2020-1-27</ref>,并且创办“木刻讲习会”,邀请日本木刻家为讲授木刻技术,并亲自主持和翻译。他主张以木刻版画同情人民大众和呼唤国民觉醒。此外,他亦提倡将版画传统上画稿、刻版和拓印三者分工的形式,改为由一人完成的“创作版画”,借此提升版画艺术的表现风格。
返回「
木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