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19.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朝花夕拾 的原始碼
←
朝花夕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朝花夕拾》]] | 圖像 = [[ File:刘总管2.jpeg5.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28/fa58e1f1c7aa46eb9478cf83caec4373.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27424069_509296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鲁迅]]的散文集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ref>[https://www.liuxue86.com/k_%E6%9C%9D%E8%8A%B1%E5%A4%95%E6%8B%BE%E8%AF%BB%E5%90%8E%E6%84%9F800%E5%AD%97/ 《朝花夕拾》读后感]出国留学网</ref>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 [[缩略图]] 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ref>[https://www.sohu.com/a/127424069_509296 【名著选读】鲁迅《朝花夕拾》]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7-02-28 08:31</ref>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返回「
朝花夕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