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71.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晋楚邲之战 的原始碼
←
晋楚邲之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晋楚邲之战</big>''' |- |<center><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res/2019/C5F77E69EAE366382DEDAFF1C04DFF9EF2294ADC_size54_w500_h338.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history.ifeng.com/c/7ruYd1XlGMx 来自 凤凰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晋楚邲之战 时间: 春秋中期 参战方: 晋、楚 |} '''晋楚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为争霸中原继城濮之战后第二次重大较量。[[秦穆公]]在[[崤山之战]]后和晋国彻底撕破脸,精明的秦穆公深知自己面对是下第一强国晋国,于是在崤山之战后秦国就积极和晋国的老对手楚国改善关系。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山之战,但却是崤山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此时郑国成为晋、楚双方争夺的重点,这个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晋国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国,偏偏两国又是争夺天下霸业的老对手,这就注定了郑国的悲剧命运——郑国不得不在晋、楚两强之间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城濮之战时楚西有秦国的威胁,中有宋国的叛楚,所以服宋是当时的主要目标,宋服则可控制中原,而邲之战时秦已与晋国反目,不必再顾虑西方,宋也诚心事楚。惟有郑国受晋的威胁,对楚叛服不常。楚若能降服郑国,则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所以邲之战前晋、楚双方围绕郑国展开了长久的争夺。从周匡王五年(公元前608年)到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的三年中晋四次伐郑,郑服于晋。而从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到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的八年中楚七次伐郑,郑又转而服于楚。郑国认为:“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采取了“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策略,楚强服楚,晋强服晋。这就引发了晋、楚为争郑而爆发的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小小的郑国自然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军,郑国君主亲自赤裸上身牵着羊出城向楚军投降——这是春秋时代一国之君向战胜国投降的标准仪式。不过以楚国对土地的贪婪和对礼仪的蔑视而言:在这之前楚国从来不会理会对手是否投降,即使对手投降楚国依然会灭掉这个国家。楚国的扩张从来就是这么赤裸裸,他们才不会像后来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一样玩什么外交策略远交近攻,总之打你就是为了灭你。所以此刻郑国君主的心是忐忑的,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不过这次楚庄王接受了郑国的投降,与之签订盟约而并未灭掉郑国。 这下晋国不干了:郑国本来已被自己打服,成为自己控制的附属国。此刻的晋国恐怕也会像动画片《那兔那年那些事儿》中的毛熊一样破口大骂:“该死的楚国小三,分明是我先勾搭郑国的好吗?”其实晋国又不是傻子,当楚国攻郑时晋国就已发兵救郑,只是晋国没想到楚国的行动如此迅速。当晋军抵达[[黄河]]时听说郑、楚已经议和,于是就晋军是战是退的问题在晋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退兵派以主帅荀林父和上军主将士会为代表,他们认为:“郑、楚已然议和,晋军已错过最佳时机,现在如果继续进兵将面对郑、楚两军夹击,与其如此不如索性退兵,等楚军撤回后再出兵教训背叛自己的郑国。但副帅先縠反对道:”晋之所以成为霸主在于遇强敌而不屈。如今闻强敌而退是自失霸业。如果从我等身上失去晋国的霸业不如死了好。” 如果仅仅只是争论倒也罢了,要命的是副帅先縠意气用事,不等主帅荀林父同意就擅自率领中军副帅所部渡过黄河。与此同时楚军派樊姬来试深晋国军情,说:我军的行动在于抚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请贵军不必久留此地。晋上军佐士会回答说:“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先縠认为答词诌媚,派赵括重新更改为:寡君派我们把楚军赶出郑国,说:无辟(躲避)敌!我们不敢违命。 楚军洞悉晋军将帅不和,又派使者向晋求和,晋国答应了。但在约定了会盟日期以后,楚军突遣许伯、乐伯、摄叔驾单车向晋军挑战,逼近晋军,车右摄叔跳进军垒,杀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还。晋人分三路追击。楚乐伯射中一麋,奉献于晋追兵鲍癸,鲍癸下令停止追击。楚军求和本为懈怠晋军,挑战仍在于试探晋军虚实。 晋将魏锜、赵旃,一个求做公族大夫,一个求做卿,都没有得到,所以心怀怨恨,想要使晋军失败。他们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要求去请盟,被允许了。二人走后上军将佐士会、郤克指出:大军一定要做好迎战准备,否则必然失败。但中军佐先縠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拒绝做战斗准备。于是士会命巩朔、韩穿在敖山前设七道伏兵,进行警备。中军大夫赵婴齐派所部在河岸准备了船只。 楚将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魏锜先至楚营挑战,为楚将潘尫所驱逐。夜间,赵旃又至楚营,在楚军门之外席地而坐,命部下袭入楚营。楚王指挥左广追逐赵旃,赵旃弃车逃入林中。晋军在魏、赵二人出发后,特派軘车随后迎接。楚将潘尫在追击魏锜道上,望见軘车掀起的飞尘,回营报告说:“晋军至矣!”楚令尹孙叔敖担心楚王有闪失,命令全军出动,布成三个方阵:工尹齐将右矩,唐侯将左矩,向晋军攻击。[[孙叔敖]]说:“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楚军迅速进击,“车驰卒奔,乘晋军。”伏兵,进行警备。中军大夫赵婴齐派所部在河岸准备了船只。 在进击中楚将潘尫所率追击魏锜的四十乘战车也加入了唐侯的右翼方阵。晋中军帅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在中军敲响战鼓说:“先渡过河的有赏!”中、下军混乱中一道涌向河岸,争船抢渡。先上船者挥刀乱砍,船中断指之多,竟至可以捧起。晋军向右翼溃败。楚右矩追逐晋下军,左矩追逐晋上军。晋上军因有战备,从容退去。此役晋仅上军未败。在晋军的溃散中晋下军大夫荀首之子知被楚大夫熊负羁俘虏。晋军下军大夫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由魏锜驾车,向楚国反攻。下军士卒也多跟随,去寻找知。在反击中,射杀楚国大夫连尹襄老,俘虏楚庄王的弟弟公子谷臣。荀首的反击虽为救援其子,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掩护晋中、下军渡河的作用。 即使如此也无法挽回晋军的颓势。从整场战斗的经过来看:楚国遵循了周礼对战争的一切规定——先是双方各自摆好阵营,然后各自派将通名公开宣战。这其实是为了配合楚庄王学习中原文化的大战略,楚庄王深知:在中原诸侯眼中楚国就是一个来自城乡结合部的暴发户土老帽,中原诸侯打心眼里鄙视楚国。所以在楚庄王看来:此役楚国必须嬴而且要赢得干净漂亮堂堂正正,让中原诸侯无话可说,让中原诸侯明白:楚国既有强大的武力,也有礼乐制度,再不是当年备受歧视的蛮夷之邦了。 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有的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军士兵为展示楚国作为大国的礼乐气度主动教晋军士兵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晋军被如此戏弄一番后方得以脱身,脱身后的晋军回头对楚人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唉!我没有你们楚国人熟悉逃跑的招数啊!意在讽刺楚国以前老是打败仗,善于逃跑)。” 邲之战的次日楚军进驻衡雍,辎重到达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向先君庙告捷而后凯旋。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楚胜晋败,郑国自然屈从了楚国。[[楚庄王]]为控制整个中原,又进击宋国。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秋九月楚庄王出师伐宋,经九个月围困,宋国陷入困境,达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的程度。而晋不能救,遂于次年三月力尽降楚。宋降楚后,鲁也转而依附楚国。楚又与齐通好。一时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楚庄王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中原霸权。<ref>[https://history.ifeng.com/c/7ruYd1XlGMx 问鼎轻重:“邲之战”胜利后,楚庄王开始观兵中原] 凤凰网 2019年11月26日</ref>
返回「
晋楚邲之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