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3.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斑条躄鱼 的原始碼
←
斑条躄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清炖狮子头</big> ''' |- | [[File:826f37918cc2407da6fe94619dd7a028.jpg|缩略图|居中|[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006/826f37918cc2407da6fe94619dd7a028.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query=%E6%96%91%E6%9D%A1%E8%BA%84%E9%B1%BC&w=05009900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斑条躄鱼(学名:Antennarius striatus)是躄鱼科、躄鱼属海洋鱼类。体长31.2-101.3毫米。 一般体长在100毫米以下,最大体长达155毫米。体粗短,侧扁,长卵圆形,背缘弧形隆突,腹部突出。 尾柄宽短,尾柄长为尾柄高0.6-1.0倍。眼小,侧上位。鼻孔每侧2个。口大,上位。唇发达。 鳃孔小,圆形,位于胸鳍基部的下方。体无鳞片,皮肤粗杂,密被细绒毛状小棘突。侧线不明显, 由腺孔连接而成。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3鳍棘,第一鳍棘形成吻触手;[[第二鳍棘]]紧位于第一鳍棘后方, 较粗强;第三鳍棘粗强,位于头的后上方,全为皮膜所包。第二背鳍长大,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 前部鳍条不分支。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胸鳍位于体侧下方,假臂构造发达,埋于皮下。头、 体具明显不规则斜纹,腹面斜纹稀,背鳍、尾鳍也具斜纹及横纹。斑条躄鱼体色多变, 鲜活标本淡黄色、橙色、绿色、灰色以至褐色,液浸标本淡黄色、橙色、褐色以至黑色。 斑条躄鱼为近海暖水性小型鱼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常潜伏于海湾滩涂、浅海岩礁、 海藻丛生处及珊瑚丛中,栖息水层自表层至219米,多数生活在30米以下的海域中。 以具假臂构造的胸鳍在海底匍匐爬行。遇敌害时腹部充满空气漂浮于水面。体色随环境而改变, 具拟态特性。常摆动吻触手诱食小鱼及甲壳动物。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及台湾沿海。 中文学名斑条躄鱼拉丁学名Antennarius striatus 别 名带纹躄鱼、条纹躄鱼、五脚虎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目鮟鱇目亚 目躄鱼亚目科躄鱼科 亚 科躄鱼亚科属躄鱼属种斑条躄鱼命名者及年代Shaw,1794 外文名Striped Anglerfish、Striated Frogfish保护级别(IUCN)2013年 ver 3.1——无危(LC)
返回「
斑条躄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