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2.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的原始碼
←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长孙无忌</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507/253fe4cbd5ca4a9c9194f0c3c5eb8128.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507/253fe4cbd5ca4a9c9194f0c3c5eb8128.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按照功勋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身居二十四功臣之首。<ref>[https://www.gugong.net/miwen/23634.html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故宫历史网] </ref> 就在此时,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大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大唐尚未统一,李世民还是秦王。李承乾有足疾,虽然不影响走路,但一瘸一拐也不美观。李世民对李承乾非常疼爱,很看重这个儿子。但是李承乾不争气,不但能力不强,反而对父亲李世民阳奉阴违。好多史书都提及李承乾秘密包养男宠。他曾宠爱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并称他为称心。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大怒,他认为私养男宠有损君德,下令将称心处死。李承乾非常伤心,不但不悔改,反而让宫人在宫中日夜祭奠。李承乾还在宫中为称心树冢立碑,并赠予官职。 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唐太宗心里自然一清二楚。他多次旁敲侧击,让太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李承乾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魏王李泰也深得唐太宗宠爱。且李泰也有夺储之心。 李承乾对李泰非常提防。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进献唐太宗。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对李泰大加赏赐,赏赐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李承乾对此非常担忧,他害怕哪一天自己突然就被废黜了。于是秘密派人刺杀李泰。但刺杀不成功。李承乾更加害怕。便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预谋起兵逼宫。可是事情败露。唐太宗非常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李承乾幽禁起来,并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谏议大夫褚遂良、兵部尚书李绩、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等一干重臣审理此案。 案情并不复杂,事实都很清楚。如何处置?唐太宗将这个问题摆上朝堂,让大臣们给定罪。谋反,按律当诛。但是大家都知道唐太宗舍不得这个儿子。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最后,一个叫来济的大臣揣摩了唐太宗的心思,站了出来,他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因此得以保住性命。而和李承乾一起谋反的李元昌被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全部被杀,没一个活口。 长孙无忌虽然参与审理李承乾谋反案,但其实这个案子事实清楚,审不审都一样。唐太宗对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是接下来的立储情况就不同了。到底立谁,长孙无忌的态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被废后,立储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唐太宗深爱自己的儿子,他不希望“玄武门的悲剧”在自己儿子身上上演。知子莫如父,唐太宗对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的性格了若指掌。李泰性格和李世民最像,很有才能,如果立他,李承乾和李治都有可能被杀。而晋王李治性格温和懦弱,如果立他为太子,他不可能杀李泰和李承乾。所以,他最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但是,他必须得取得一干重臣的同意。于是,他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召到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此处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李祐风流倜傥,嗜酒成性,被发配淮南),我心里实在是苦闷。”说着便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大惊,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太宗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 长孙无忌说:“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 太宗对站在一旁的晋王李治说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 李治依言下拜。 太宗又对长孙无忌等在场的大臣说道:“你们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朝中大臣舆论如何?” 长孙无忌已经知道了太宗皇帝的心思,便说:“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 长孙无忌的话完全打消了唐太宗的顾虑。[[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治虽然被立为太子,但随着他不断长大,唐太宗发现李治这个人非常懦弱,才能平庸。不能胜任皇帝这一重任。而吴王李恪则才能非凡。于是唐太宗又想废太子李治,立李恪。这次他仍旧找长孙无忌征求意见。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当初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 长孙无忌听后,极力反对。 唐太宗见长孙无忌态度坚决,且频繁更换储君的确不利于国家稳定。于是便笑着对长孙无忌说:“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 长孙无忌辩解说:“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请陛下熟思。” 唐太宗认可了长孙无忌的说法,于是打消了废立之心。 可以说,李治能当上皇帝,全是长孙无忌的功劳。但是,造化弄人,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却没有什么好下场。懦弱的李治被武则天掌控,在是否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情上,李治完全站在武则天一边。最终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先是和李承乾一样被流放黔州,但武则天终究不放心,有派人前往逼杀。长孙无忌家产全部被抄,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下场真够悲惨。<ref>[https://www.sohu.com/na/465050043_121054402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搜狐网] </ref>
返回「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