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79.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拿破仑 的原始碼
←
拿破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拿破仑.png|缩略图|拿破仑|[https://www.wikiwand.com/wuu/%E6%8B%BF%E7%A0%B4%E4%BB%91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Napoleon_in_1806.PNG/440px-Napoleon_in_1806.PNG 原圖連結]]] '''拿破崙·波拿巴'''{{NoteTag|「-{拿破侖}-」,舊書原譯為「-{拿破崙}-」,現兩者通用。}}({{lang-fr|Napoléon Bonaparte}};{{lang-it|Napoleone Buonaparte}};{{bd|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catIdx=Bonaparte, Napoléon}}),[[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lang-fr|Napoléon I<sup>er</sup>}}),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君主列表|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欧陆法系|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 (法国)|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ref name="Schom 1998" />。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反法同盟|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tsl|en|French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 1804|1804年法國全民公决}},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ref name="Schom 1998">{{cite book|last=Schom|first=Alan|title=Napoleon Bonaparte|year=1998|publisher=HarperPerennial|location=New York|isbn=0-06-092958-8|edition=1. HarperPerennial}}</ref>。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俄法战争|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战役|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百日王朝|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返回「
拿破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