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7.16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怎么评价冉闵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是什么? 的原始碼
←
怎么评价冉闵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是什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怎么评价冉闵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是什么?'''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jinchao/5797.html 汉人“英雄”冉闵:怎么评价冉闵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是什么?故宫历史网] </ref>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冉闵]]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他建立了一个短命的政权——冉魏,他以颁行《[[杀胡令]]》而广为人知。我觉得他称不上民族英雄之类的称号,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他的事迹与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入,我们需要辨伪去真,还原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冉闵。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资治通鉴》云:“闵名瞻,内黄人,本姓冉,赵主勒破陈午,获之,命虎养以为子。闵骁勇善战,多策略。虎爱之,比于诸孙。”“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这是两段矛盾的记载,这个石瞻应该和石(冉)闵不是同一个人。 《晋书》记载:“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晋书》所言才合理,冉闵其父本名冉良,被石勒俘虏,当时年十二,石勒命石虎收其为义子,改名石瞻,石瞻成年后有子石闵,深得石虎喜爱,“抚之如孙”。其实,冉闵父子生长于胡人之中,并且颇受亲重,石氏未曾亏待他们。冉闵父石瞻还为石氏战死。冉闵为石氏也屡次大败代表汉人正朔的东晋王朝,功勋卓著(“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所谓“忍辱负重二十载,最终手刃仇敌,为所有亲人和天下汉人报国仇雪家恨”不符合史实。观冉闵的所作所为,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华夷之分和民族大义,他也不存在什么忍辱负重。 那么冉闵为何要颁行[[杀胡令]]》? 349 年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互相攻伐。石虎之子石遵对石闵许愿,得位后封其为储。但石遵被石闵推上帝位后却没履行承诺,此事颇令石闵耿耿于怀,加上石闵自恃其拥立之功,欲专权。石遵遂联系石鉴(也是石虎之子)和其他亲信密谋杀闵。石鉴向石闵告密,于是石闵杀石遵,立石鉴为帝。其后,不断有人密谋杀闵,石鉴也参与其事。 最后一次,孙伏都带三千羯胡士兵挟持石鉴攻打石闵。石闵追杀三千羯兵,邺城内“横尸相枕,流血成渠”。石闵认定胡人不肯为他所用,这才颁行了杀胡令。时为349年12月。杀胡之后一个月(350年正月),石闵去石姓,改姓李,并改国号卫。由于不知石鉴欲杀己,他仍保留了石鉴的帝位,石虎的其他子孙也并没有杀掉。直到一个月后,石鉴又密谋杀闵,这次终被李闵发现。李闵这才废杀石鉴,杀石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此时,再也没有可以拥立的傀儡了。李闵这才自己称帝,改国号魏。又过了一个月,李闵才恢复本姓冉。 在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杀胡令颁行时,冉闵的身份是“后赵大将军,武德王,石虎义孙”。冉闵杀胡并不是为了维护新生的汉人政权。第二,杀胡令颁行时,冉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却唯独放过了邺城内的石鉴和其他石虎子孙,并且,连石鉴的皇帝位都没有废去。所以冉闵颁行杀胡令,只是在权利斗争中自保的手段。 那么,杀胡令是否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汉人生存的作用呢? 杀胡令本身针对的是“内外六夷”,其结果确实造成了羯人被灭族。但是《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杀胡令在执行中产生了极大的混乱,各地响应杀胡令所杀的人中有很多是长了高鼻子大胡须的汉人。《晋书》记载“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资治通鉴》里也说“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可见,杀胡令在杀死大量胡人的同时杀死了几乎相同数量的汉人。 《晋书》言:“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这表明,杀胡令的确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汉人再没有能安心种地的了。所谓杀胡令,造成了不分民族的混乱的人口大灭杀。 一些历史记载还表明,杀胡令在冉闵的都城邺城执行了不过半年多就被废止了。而且冉闵此后还一度走上“抚纳诸胡”之路。他的目的是安抚招徕境内的胡人,扩充军事力量。《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这样一件事,350年11月,冉闵带十万大军攻襄国,任命自己的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上书劝谏,言词恳切,说胡兵不值得信任,难保将来不会出事,单于这样的胡人名号也应该去掉。冉闵大怒,为了安抚招纳的胡人,下令把韦謏肢解,并且处死了韦謏的儿子。351年3月,冉闵打了大败仗,军队溃败。有军中降胡趁乱抓了其子冉胤去胡人那里邀功。冉闵为此颇为后悔,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这个故事说明,最迟在350年11月,冉闵就废止了杀胡令并停止了驱逐胡人的行为,考虑到招募胡人组织军队的时间,真正废止杀胡令的时间肯定更早。 350年前后的中原地区胡汉民族矛盾确实是非常尖锐。但是,冉闵是不是基于胡汉矛盾而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冉闵在350年,恢复自己的汉姓,改国号,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大义。但是他的民族政策是摇摆不定的。对于冉闵来说,杀胡或者抚胡,都只是权宜之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充势力。民族大义在冉闵那里并不是被始终坚持的原则。 四世纪中叶时的中国,晋室是公认的正统,普遍“人心思晋”。354年桓温北伐关中时,关中父老“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350年,冉闵于称帝后遣使赴晋,云:“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可是事实上,早在杀胡令造成北方大乱的消息传到晋的350年正月,晋就已经在作北伐的军事准备了(《[[资治通鉴]]》)。晋廷对僭称帝号且国主为石虎养孙的冉魏政权有所戒备,不对冉魏的来使有任何回应也很正常的。 客观地评价,冉闵能够“悉散仓库以树私恩”,带兵打仗“胡夏宿将皆惮”,也可算是人杰、枭雄。他在冉魏国内,也确实保护了一些汉人,颇有功德。他临死前说的那句名言,“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更是掷地有声。但是与十六国时期为了重建或复兴华夏而有所作为的其他历史人物相比,冉闵的功业并不出众。 让我们回到确凿的史料中,看看与冉闵同时代的其历史人物在做什么: 祖逖,以北伐为己任,收复淮北,使石勒不能南侵。中流击楫的故事,世代流传。 刘琨,与祖逖一同闻鸡起舞的好友,一生以“立功河朔”为志,曾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 谢玄,淝水之战率领北府兵打败了氐秦苻坚的大规模进攻,保卫了华夏正统——东晋王朝。 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尽复黄河以南之地,一度收复关中,是历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次。 这些人物都堪称一时英雄,有些人的功业远在冉闵之上。单单把制造了人口灭杀的冉闵称为“民族英雄”,未免有失偏颇。<ref>[https://kan.china.com/article/3083196_all.html 冉闵为什么要颁布“杀胡令”?他最终是怎么死的? 中华网热点新闻] </ref>
返回「
怎么评价冉闵颁布的“杀胡令”?杀胡令是什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