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弥曼差经 的原始碼
←
弥曼差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弥曼差经.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93213/8a699a0bbea237af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BC%A5%E6%9B%BC%E5%B7%AE%E7%BB%8F%20%E4%B9%A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弥曼差经'''》,亦称《前弥曼差经》,是相对后弥曼差(即吠檀多)而言。[[印度]]弥曼差派哲学的根本经典。阇弥尼(Jaimin生平不详)著。相传他为该派哲学的奠基者。本书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目前版本很多,最通用的是加尔各答版和孟买版。有多种注疏,最著名的为400年夏伯拉的《夏伯拉注》(又译《山隐师注》),其后有普拉帕格拉(5—6世纪,又译光显)为《山隐师注》作《大释补》和《小释补》;枯马立拉(7世纪末至8世纪初,又译童中师)也为《山隐师注》作《颂释补》、《呾多罗释补》和《图普底迦》。光显和童中师注释观点有重大差异,后来发展为两派,前者称师尊派,后者称贤者派。此后还不断有人为该经及其注释作疏。
返回「
弥曼差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