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8.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弗朗索瓦·基佐 的原始碼
←
弗朗索瓦·基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弗朗索瓦·基佐 | 圖像 = [[File:弗朗索瓦·基佐.jpg|缩略图|居中|[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6/5b42ef386d8dc 原图链接]]]}} '''弗朗索瓦·皮埃尔·吉尧姆·基佐'''('''François Pierre Guillaume Guizot''',1787年10月4日-1874年9月12日),是一名[[政治家]],他在1847年——1848年间任[[法国]]首相,是法国第二十二位的首相。他是一名保守派的人,在任期间,他未能留心民间的疾苦,对内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内则主张成立法比关税同盟,以对抗当时的德意志关税同盟,但这些措施均令到国内和国外的不满。1848年的[[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被推翻,基佐也因而落台。<ref name="博雅人物网">{{cite web |url=http://mren.bytravel.cn/history/7/jizuo.html |title=弗朗索瓦·基佐| accessdate=2019-03-20}}</ref> 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Francois PierreGuillaume Guizot(1787-1874)系法国着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着名律师,在法国大革命时死于断头台上。他随母-[[瑞士]],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并同反[[拿破仑]]的文学团体有往来。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教授,同年与女作家宝莲娜·德·梅兰结婚,从此结识了保皇党头面人物而进入政界,曾参加第一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其1816年写的《[[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着有:近代史课本《欧洲代议制起源史》(1822)、《[[法国史概论]]》(1823)、《[[有关英国革命回忆录集]]》(1823)、《[[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英国革命史]]》(1827-1828)、《[[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王朝(1830-1848)期间他是君主立宪派首领之一,在法国政治生活中颇有影响。1832-1837年,他任教育大臣,提出“基佐法”,确立了所有公民均可接受初等教育的原则。在一度任驻英大使(1840)后,他出任外交大臣,此后八年他的外交政策颇为成功。1847年,他出任首相。1848年的法国革命结束了基佐的政治生涯。 早年生涯:[[基佐]]出生于尼姆一个新教徒家庭。其父是当地的一名[[律师]],1794年4月被作为联邦分子送上了断头台。后来,基佐随母亲-瑞士,在那里接受加尔文教影响下的古典教育,形成了把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和加尔文教严峻的伦理学揉合在一起的哲学观点,养成勤勉、严肃而又执拗的性格特征。据说,在他18岁离开瑞士时,已经能够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德文、意文和英文着作。 1805年,基佐去巴黎,以家庭教师身份住在前瑞士驻法公使斯塔普费尔家中。原来想研究法律,但不久即转向文学批评和历史着述。一些巴黎的新教徒使他有机会出入于文学沙龙,得以同[[拿破仑帝国]]的反对派发生交往。他的处女作发表在《记者报》上,通过该刊结识了比他大14岁的[[波利娜·德·默朗]]小姐(1773—1827)。此后两人经常合作写稿,并于1812年结婚。1827年波利娜去世后,基佐同她的侄女[[埃利莎·狄龙]]结婚。 立宪党人:基佐在1812年评注了英国着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引起社会注意。<ref name="历史学科网">{{cite web |url=http://ls.zxxk.com/Article/308801.html |title=1794年1月16日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吉本逝世| accessdate=2019-09-3}}</ref>经教育大臣[[路易吉·丰塔]]内介绍,他受聘为巴黎大学近代史教授。任教期间,基佐没有参加公开的政治活动,但同哲学教授、温和保守派领袖鲁瓦耶-科拉尔过往甚密,抨击拿破仑-统治,赞成波旁王朝复辟,以建立君主立-体。 1814年4月,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经科拉尔推荐,基佐就任内政部秘书长,受到[[路易十八]]的器重,参与了1814年宪章的起草工作。拿破仑百日政变时,路易十八逃亡根特。基佐曾前往谒见, 劝说国王公开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以保持君主政体的生存。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 基佐曾短期出任-秘书长(1815—1816)和内政部督察(1819—1820),两次都在极端保皇派的压力下被免职。 复辟王朝时,基佐同科拉尔一起领导着“[[空论派]]”集团。这是一个半保守主义和半自由主义的政治团体,既反对人民的最高主权,也反对君权神授说,主张“[[中庸]]”之道。1816年,基佐发表了《论代议制政府和法国的现状》,提出了建立英国式代议制政体的纲领。他认为,国王和议会两院决不是三个相等的权力机构,而是单一和最高的政权的组成部分;各部部长没有任何个人独立的权力;议会的多数既不能建立政府,也不能推翻政府。 1820年2月,王位继承人贝里公爵被刺。极端保皇派气焰嚣张,推翻了温和的德卡兹内阁。不久之后,基佐亦被解职,重返巴黎大学讲课。由于他的讲学和发表的政论文章不合当局口味,1822年被开除教职,直到1828年才得以重返讲坛。此一时期基佐着述甚多,所写的历史着作有:《[[代议制政府的起源和沿草]]》(1820—1822)、《从查理一世到查理二世的英国革命史》(1826—1827)、《[[欧洲文明史]]》(1828)、《[[法国文明史]]》(1829—1832)。在这些着作中,基佐严厉地抨击贵族特权的扞卫者,赞扬代议制度,热情地描述了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它从封建贵族手中夺取政权的历史。 1830年1月,基佐作为利济厄地区的代表选入议会(从此以后,在他政治活动时期一直是众议员)。他立即投入反对极端保皇派[[波利尼亚克]]内阁的斗争。3月,参加签署了《[[221人宣言]]》,要求查理十世把波利尼亚克内阁免职。结果,国王解散了议会。6月,基佐再度当选众议员。7月,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7月27日,即革命0时,基佐应友人卡西米尔-帕里尔、拉菲特等的请求,起草了63名议员抗议书,抗议查理十世于26日颁布的“七月敕令”。但他极力控制革命的发展,拥戴波旁支系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登上王位。 1830年[[七月革命]]的成果被金融资产阶级所0。这时,基佐同复辟时期大多数自由主义分子一样,认为新的君主立-体的建立,标志着自1789年革命开始的演变过程已告结束。他参加了1830年宪章的制定工作,加入以路易·菲力浦本人为首的“抵抗派”,竭力抵制对该宪章作任何改革的意图。此后的18年中,他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同时也越来越保守,成了民主制度的顽固敌人。<ref name="E书联盟">{{cite web |ur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1101/28301880.shtm |title=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空论派政治思想探析| accessdate=2019-09-3}}</ref> 七月王朝刚建立,基佐即出任内政大臣(1830,8—11),继而又任[[国民教育大臣]](1832,10—1836,2;1836,9—1837,4)。 1833年6月28日,他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即着名的“基佐法”。该法规定,世俗的初等教育应当是全体公民所容易接受的;每个市镇都要办一所公共的初级学校,每个省都要办一所教师培训学校。该法对促进初等教育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但作为统治阶级狭隘观念的产物,其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它限制了穷人的免费教育,坚持把小学教员置于世俗和宗教名流的严密监视之下。 七月王朝前期,政局动荡不安,内阁更迭频繁。这时,基佐在政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与了历次内阁成立和解散的议会阴谋。1840年春,在发生一次议会纠纷之后,基佐接受了驻英大使的任命,暂时离开法国。同年秋,梯也尔内阁倒台,基佐被从伦敦召回组阁, 自任外交大臣,苏尔特元帅名义上是内阁首相。直到1847年9月[[苏尔特]]退休之后,基佐才获首相头衔。但在此8年中,他始终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
返回「
弗朗索瓦·基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