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50.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艽芎古道 的原始碼
←
大艽芎古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艽芎古道步道.jpg|thumb|400px|有框|右| [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1179 圖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大艽芎古道'''位在[[桃園縣]]大溪的大艽宮旁,是一條保存完整石階步道,早期是大溪通往復興鄉的主要道路,後因北橫[[公路]]及百吉隧道開通逐漸喪失功能而沒落。 往裡走會有許多條不同[[特色]]的步道,往石門水庫方向可以眺望儲水湖的翠綠[[湖泊]],向龍珠灣方向則可以見到蓊蓊[[竹]]林與[[闊葉林]],每條支道的視野都相當遼闊。五月時雪白的油桐花盛開更是迷人,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健行踏青的好去處。 <ref>[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167]玩全台灣</ref> 大艽芎古道在[[清朝]]及日據時期,即是大溪進入角板山區的重要捷徑,早期居民運用古道來運送農產品,至光復後百吉隧道通車,古道的運輸功能消失,現今成為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山徑原始樸質,涼爽舒適,尤其[[桐花]]盛開季節,白花在枝頭搖曳,落花鋪滿整個山徑,沐浴在浪漫氛圍。來到越嶺鞍部的菩提嶺觀景台,視野遼闊,可眺望[[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以及湖口、桃園、林口、[[八里]]、觀音山等風光盡收眼底。 大艽芎古道,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 在北橫公路(台七線)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須翻越新溪洲山及頭寮山一帶的山嶺,以往返兩地。公路通車後,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沒落。 民國八十六年間,大溪鎮公所才加以整修,做為休閒登山之用途。 從頭寮城繼續往前,來到一岔路口,看到「大艽芎古道」的標誌。這裡是公車的終點站, 站名為「竹篙厝」。從台七線的中油加油站至此地,約1.3公里。 從這裡出發,要再走800公尺左右的鄉間柏油路,才能到達大艽宮古道的登山口。這條路被規劃為自行車道, 路口處豎立公告,規勸遊客勿開車進入,但並沒有強制性,只是提醒遊客,如要進入,應謹慎慢行。 從新福圳埤塘往前走,柏油路緩緩而上,漸進入山區,沿途可看見幾間古厝,道路兩旁則多為雜[[樹林]]。約走十一、二分鐘, 抵達大艽芎古道的登山口,附近有一「大艽宮」。大艽宮廟前有一新立的石碑,碑文說明此廟始於光緒年間,為來此拓墾的先民所立。 這座廟只是一間簡陋鐵皮屋而已。據說是因為當年此地位於泰雅族與漢族接壤之處,雙方衝突不斷,故難以建造正式的廟宇, 目前的廟外觀,應是近年來才興建的,連最基本的廟簷裝飾都闕如。 從廟附近開始爬山,走大艽芎古道。這條步道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 在北橫公路(台七線)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須翻越新溪洲山及頭寮山一帶的山嶺,以往返兩地。公路通車後,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沒落。 民國八十六年間,大溪鎮公所才加以整修,做為休閒登山之用途。 樸質的石階,邊緣生長著溼滑的[[青苔]],新的步道則在舊石階旁, 以木板工法,做成土階,新舊步道並存。走在新的步道上,可避開溼滑的舊石階,而又可欣賞到舊石階的古道風華,這種步道施工理念, 頗令人欣賞。 約十五分鐘就爬到越嶺的鞍部。鞍部是四處山徑交會之地。從這裡向右可爬往新溪洲山,向左可爬往頭寮山、 [[白石山]],與其它古道串連。 向前直走,開始下坡路,往後山石門水庫龍珠灣及湳仔溝的方向而去。 這段下坡路的舊石階較不完整,部份路段已換成枕木步道。踏踩於枕上,也相當舒適。沿途隨處可見竹林, 也發現駁坎、小埤池等農墾跡象。 途中還有一簡陋石棚土地公,看起來歷史已悠久。約十五分鐘左右,抵達下方的桃51公路。 大艽芎古道也算是一條簡短的古道而已。<ref>[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606]健行筆記</ref>
返回「
大艽芎古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