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44.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公会议 的原始碼
←
大公会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大公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174d85e61c4514f72a596170fc6bfb0_1440w.jpg?source=172ae18b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05828 来自 知乎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大公会议 性 质: 传统基督教 中的世界性主教会议 文字起源:[[希腊文]] 所属宗教:[[基督教]] |} '''大公会议'''({{lang-en|'''Ecumenical Synods'''}},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希腊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而后形成东方正统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儘管如此,部分东正教徒认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879年-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会议(1672年)是大公会议。<ref>"In 879, two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Patriarch Ignatius, another council was summoned '''(many consider it the Eighth Ecumenical Council)''', and again St. Photius was acknowledged as the lawful archpastor of the Church of Constantinople" ([http://ocafs.oca.org/FeastSaintsViewer.asp?FSID=100442 Orthodox Church in America)].</ref>
返回「
大公会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