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4.1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壽山巖觀音寺 的原始碼
←
壽山巖觀音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壽山嚴觀音寺1.jpg |thumb |400px|有框|右|壽山嚴觀音寺[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537 照片來自]]] '''[[壽山巖觀音寺]]''' 舊稱壽山巖寺,俗稱嶺頂廟,於清乾隆七年即已草創,是一座兩進兩護龍的廟宇,中央三開間的前殿與正殿,是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的風格,為當時名匠陳應彬所重修。前檐廊的蟠龍石柱以觀音石雕成,呈「弓」字彎曲的龍身不在正面而在內側,是其主要特色,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是很有歷史意義的宗教建築物。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造型是男性戴冠,與一般女性觀音造型大不相同。壽山巖觀音寺整體之結構,大體上為大木作棟架與承重牆並用的混合式構造。除了量體、高度作層級性、主從式的分配外,整個建築群對於入口之象徵是十分強調的。此可由匠師將三殿式的外觀立面在三個行進軸入口處皆退縮成步口空間一事見之。其中,位於中軸的山門其步口更退縮三開間面寬,配合著硬山式三川燕尾脊屋面,形成了寬敞的主入口門面。<ref>[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537 壽山巖觀音寺-桃園觀光導覽網]</ref> 壽山巖觀音寺俗稱「嶺頂觀音媽廟」,始建於乾隆7年(1742年),由當地村民與沙彌順寂創建,初期只有草房規模,供奉觀音菩薩。乾隆28年(1763年)村民感謝菩薩讓妻子順利生產,建茅屋名為「三草庵」,為最初壽山巖雛型。至乾隆60年(1795年)台灣總兵感謝菩薩保祐平定匪亂,發起捐錢蓋廟,於1797年完成正殿,定名為壽山巖。後經多次增建至現今規模,成為台北、桃園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目前已列為台灣三級古蹟,
返回「
壽山巖觀音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