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97.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際太空站 的原始碼
←
國際太空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國際太空站.jpg | thumb | 300px | 國際太空站 <br>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3859844 原圖鏈接] ]] '''國際太空站'''(法語: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SSI;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縮寫為ISS;俄語: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縮寫為МКС)是一個在近地[[軌道]]上執行的科研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太空站]]。 *太空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目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太局和歐洲太空總署(成員國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太空站計劃,希臘和盧森堡則是在計劃開始之後加入歐洲太空總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曾表達參與國際太空站建設的意向,但因美國出於政治原因反對其加入以及中方資金、技術不足等諸多障礙最終未能提交申請。 *迄今為止,已有來自多國的太空人登上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但均為美國或俄羅斯主導的太空計劃,其中還包括七名太空遊客。從1998年11月15日國際太空站第一個部份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升空。 **到2010年6月,太空站已經在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轉了66000圈。國際太空站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後來改為2024年。 **負責國際太空站與地面之間運輸的太空飛行器有聯盟號、進步號、自動運載飛船、H-II運輸載具、龍飛船、發現號太空梭、奮進號太空梭、天鵝號宇宙飛船等。 **國際太空站最多可承載六名乘員(長時間),大部分實驗設施也已經投入使用。 **由於大氣阻力和重新啟動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太空站的軌道實際高度常發生漂移。
返回「
國際太空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