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52.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叶适 的原始碼
←
叶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叶适.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515667898&di=083a4435a137e732cd1d66ee0a66d62a&imgtype=0&src=http%3A%2F%2Fstc.zjol.com.cn%2Fg1%2FM000EB1CggSDldHhuaAIuSMAAhQloz7KZA646.png%3Fwidth%3D531%26height%3D675 原图链接]]] '''叶适'''({{bd|1150年||1223年||Ye}})<ref>[http://www.ysjng.com/dslb.asp?series=%B4%F3%CA%C2%CD%BC%C6%AC&pn=4 记录叶适一生中所经历或参于过的大事],叶适纪念馆</ref>,字'''正则''',号'''水心''',谥'''文定'''。[[温州]][[永嘉]]人(今属[[浙江]])。[[祖籍]][[龙泉]],后迁[[瑞安]]。南宋政治人物、学者。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职,节制江北诸州<ref>《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三》:迁博士,因轮对,奏曰:“人臣之义,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之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而言者以为当乘其机,当待其时。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时自我为,何彼之待?非真难真不可也,正以我自为难,自为不可耳。于是力屈气索,甘为退伏者,于此二十六年。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所谓不可者默制之也。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自为虚弱,此国是之难一也。国之所是既然,士大夫之论亦然。为奇谋秘画者止于乘机待时,忠义决策者止于亲征迁都,深沉虑远者止于固本自治,此议论之难二也。环视诸臣,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论议者谁乎?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此人才之难三也。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今循守旧模,而欲驱一世之人以报君仇,则形势乖阻,诚无展足之地。若顺时增损,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此法度之难四也。又有甚不可者,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沿习牵制,非一时矣。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读未竟,帝蹙额曰:“朕比苦目疾,此志已泯,谁克任此,惟与卿言之耳。”及再读,帝惨然久之。</ref>。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累迁至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ref>《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三》:会诏诸将四路出师,适又告侂胄宜先防江,不听。未几,诸军皆败,侂胄惧,以丘崈为江、淮宣抚使,除适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适谓三国孙氏尝以江北守江,自南唐以来始失之,建炎、绍兴未暇寻绎。乃请于朝,乞节制江北诸州。</ref>。 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ref>[http://www.guoxue123.com/other/xuean/songyuanxuean3/004.htm 第054卷 卷五十四 水心學案(上)],国学网</ref>。 ),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返回「
叶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