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9.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的原始碼
←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p> |- |<center><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smiletaiwan-cms-cwg-tw/article/201911/article-5dc83bb2982bf.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570 圖片來自smiletaiwan] </small> |}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依照[[移民]]性質分類,約可分為私營移民村與官營移民村,而兩類型移民都是以解決[[內地 (大日本帝國)|內地]][[人口過剩]]問題為主要目的。若只論及有計劃的大型移民村,應始自1899年由賀田組主導、位於[[花東縱谷]]的[[賀田村]]為首座的日人移民村。不過,並沒有形成明顯的日式聚落。 1909年-1918年,[[台灣總督府]]開始積極介入移民措施。仍以台灣東部為主要目標的移民計劃,共引進了約1700餘人的移民。之後,東部平原的移民再轉為私營,並轉以[[臺東縣|臺東]]為主。到了1932年,台灣總督府再於台灣西部的[[濁水溪]]、[[虎尾溪]]、[[高屏溪]]等[[河床]]大量設置移民村。而此大規模的移民村計劃直至[[太平洋戰爭]]轉熾的1942年才緩和;至1945年10月,[[台灣日治時期]]結束,總移民人數達數萬人的全部日本移民村隨即撤離。 因為水土不服、衛生條件太差、耕種作物選擇、移民無法取得所有權等因素,移民村設置並不成功。實際的農村轉移人口,比遷往各大都市的日籍移民人數有著懸殊的差距。
返回「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