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厄鲁特蒙古 的原始碼
←
厄鲁特蒙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厄鲁特蒙古</big>''' |- |<center><img src=http://t12.baidu.com/it/u=1260676982,2316473783&fm=173&app=49&f=JPEG?w=640&h=399&s=B3B35B854002B0E6123C98820300E00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824604765596692&wfr=spider&for=pc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厄鲁特蒙古 别名: 西部蒙古 斡亦剌惕 所属地区: 中国清朝 地理位置: 中国西北地区 |} '''厄鲁特蒙古'''是[[中国]]清代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呼,中国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厄鲁特是清朝时期的卫拉特,二者是大小概念的关系。元代称之为斡亦剌,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厄鲁特(Ūlet)、漠西蒙古等,有时也称四卫拉特。 史上蒙古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厄鲁特蒙古主要是五大部。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17世纪30年代﹐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1771年开始东归。留下的四大部(四卫拉特):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后来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发展);准噶尔部(即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其中,和硕特部首领担任卫拉特盟主。噶尔丹时期四部共有二十万户,六十多万人。归入清朝主权版图: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命其统辖诸部。<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873730485910929&wfr=spider&for=pc 厄鲁特蒙古人:早期经济和精神文化] 百度</ref>
返回「
厄鲁特蒙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