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8.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卡爾·奧爾夫 的原始碼
←
卡爾·奧爾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亦作'''卡尔·奥福'''或'''卡尔·奥夫''',[[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德國]][[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en:Heinrich Kaminski|Heinrich Kaminski]])深造又回到慕尼黑。[[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以《[[博伊伦之歌]]》(Carmina Burana (英: Songs of Beuren), 又译作《布兰诗歌》)最为著名。博伊伦之歌首演于[[1937年]],是奥尔夫的舞台作品《胜利——三联剧》(Trionfi -- Trittico Teatrale, (英: Triumphs -- theatrical triptych))的第一部,副标题为“世俗歌曲”(cantiones profanae);后两部分别为《[[卡图利之歌]],带布景的表演》(Catullo Carmina (英: Songs of Catullus), ludi scaenici, [[1943年]]),《[[阿芙洛狄忒的胜利]],带布景的协奏曲》(Trionfo di Afrodite (英: Triumph of Aphrodite), concerto scenico, [[1950年]] - [[1951年]])。博伊伦之歌最初作为有布景的舞台音乐发表,后来奥尔夫表示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出使用。 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奥尔夫早年曾经整理[[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几部歌剧,包括《[[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返回「
卡爾·奧爾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