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6.2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前美國大使官邸 的原始碼
←
前美國大使官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3D79;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前美國駐臺北領事館 </p> |- |<center><img src="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FcpLl-ZP7jk/Utq_5WAvbhI/AAAAAAAALFs/n2m8TrESS4c/s640/blogger-image--929175769.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前美國大使官邸<br>[http://alexanderlin0219-his.blogspot.com/2014/01/2014_7737.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3D79;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 '''舊稱''' 美國駐臺北領事館<br> '''位置''' [[中華民國]][[臺北市]]<br> 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br> '''成立日期''' 日本大正15年(1926年)<br> '''類型''' 宅第<br> '''建築面積''' 375平方英尺(34.8平方公尺) |}</small> </div> '''前美國駐臺北領事館''',亦稱'''前美國大使官邸''',在日治時期原是「美國駐臺北領事館」,位於當時的敕使街道(今中山 北路),為台北城前往圓山 神社的主要道路。這棟以美國南方建築為仿照風格的二層洋樓,建於1925年前後,為臺灣與美國關係之歷史見證物。1979年中美斷交,大使離台,領事館正式關閉使用。這棟建築物處於荒煙蔓草中,閒置多時,直到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經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將其建築本體修復後,這棟被稱為「白樓」的建築,才有了新生命。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該建物一直閒置荒廢。1997年2月20日,該建物成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2000年,在[[台北市政府]]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作之下,棄置20年的前官邸整修完竣並定名為「'''臺北之家'''」<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3866.html 台北之家(光點台北)],travelking</ref> 。 2002年11月10日,台北市政府以[[公辦民營]]方式將重建後的台北之家委由[[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主要經營者為知名導演[[侯孝賢]]的該協會,將台北之家功能定位於發揚電影[[藝術]],並另取名「'''光點臺北'''」。
返回「
前美國大使官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