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內嵌式觸控面板 的原始碼
←
內嵌式觸控面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內嵌式觸控面板 | 圖像 = [[File:內嵌式觸控面板.jpg|thumb||350px|缩略图|內嵌式觸控面板[http://newjust.masterlink.com.tw/HotProduct/HTML/Basic.xdjhtm?A=PA148-1.html 照片來自]]] }} 控面板分為外掛式及內嵌式兩種,'''內嵌式觸控面板'''可再分為on-cell及in-cell兩種,on-cell是將觸控感測器加在彩色濾光片基板的上或下表層;in-cell則是將觸控感測器直接置入LCD Cell結構中,可細分為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由於感測器在面板結構中容易受到訊號干擾,外掛式為在沒有觸控功能觸的TFT LCD面板外部疊加一層觸控面板。<ref>[https://arsham6377.pixnet.net/blog/post/3209542 內嵌式觸控面板]04.22.2012 arsham6377</ref> 內嵌式觸控面板常見的有: 1.內嵌光學式,需要透過特殊光筆,遮蔽光線感應。 2.內嵌電阻式。 3.內嵌電容式。 4.表面電容式。 其中內嵌電阻式觸控螢幕無法做到多點觸控功能,因此僅剩製造成本低廉的優勢;相對內嵌光學式與內嵌電容式成為市場主流。內嵌式觸控面板產品主要應用於手機、數位攝錄機、數位相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可攜式導航裝置、PDA、數位相框、行動上網裝置等。投入廠商包括TMD、[[夏普]]、[[三星]]、劍揚以及[[友達]]、達虹、Plannar等。<ref>[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72fce3ed-20bc-4464-b164-7afe0b10a9cf 內嵌式觸控面板]06.07.2013</ref> 內崁式觸控面板主要包含一個TFT基板及一個彩色濾光片基板。TFT基板包含一網狀讀取電路及複數個陣列式排列的導電接墊。與一般常見的外掛式觸控面板不同的是,內崁式觸控面板將觸控感應器做在在TFT-LCD面板模組生產製程中,只有單層構造,不必再外掛觸控面板,減少面板的玻璃及薄膜厚度。 內嵌式觸控面板技術最早在2005年由日本TMD公司發表,TMD開發出結合觸控面板功能與光筆輸入功能的LCD面板。後來韓國Samsung發表HTSP技術,並於2008年正式量產,它主要是在TFT前段製程中,把電阻式觸控感測元件整合至TFT元件周邊,不僅降低成本,更提高透光率、縮減面板模組厚度及減重等優點。三星電子主要是採用內嵌電容式觸控面板,TMD則採用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原理在於一畫素結構內設置一觸控電路,畫素結構至少包含一紅色畫素電路、一綠色畫素電路及一藍色畫素電路。而觸控電路則包含一個第一薄膜電晶體、第二薄膜電晶體、可變電容、耦合電容及訊號輸出線。可變電容的第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的輸出端,第二端則電性連接於一個參考電位,且參考電位主要受控於觸控動作。耦合電容的第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之輸出端,耦合電容之第二端則電性連接於第二薄膜電晶體的輸出端,耦合電容用以耦合可變電容。訊號輸出線係電性連接第一薄膜電晶體的輸出端,以輸出一觸控訊號。
返回「
內嵌式觸控面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