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4.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傅乐焕 的原始碼
←
傅乐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傅乐焕 | 圖像 = [[File:T01ac427dd70687770a.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ac427dd70687770a.jpg?size=618x865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著名历史学家 | 出生日期 = 1913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历史学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辽史丛考]]》</br>《[[康熙年代]]的中西关系》</br>《康熙年间两个来华的葡萄牙使节》</br>《中西编年史文献资料》。 }} '''[[傅乐焕]]''',山东省[[聊城县]]北门里人,辽金元史学家,与[[冯家升]]、[[陈述]]并称为"辽史三大家"。其八世祖是清代第一状元[[傅以渐]],其曾祖父傅普,祖父傅眆安,父亲傅斯骥。青少年时期曾在[[济南]]读书,后因父丧而一度辍学。1930年冬,得堂叔[[傅斯年]]之助,到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充任书记员。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文化大革命]]"初期,备受摧残,1966年5月23日投[[陶然亭]]湖水自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沉冤得以平反昭雪。1982年,[[中华书局]]将他生前编著的论文集《[[辽史丛考]]》刊印出版,以示纪念。
返回「
傅乐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