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5.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偷蛋龍屬 的原始碼
←
偷蛋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偷蛋龍屬'''<br><img src="https://i.pinimg.com/originals/d1/ef/cc/d1efcc4770b9a028b3567983213e00d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interest.com/pin/549720698240522179/ 圖片來自pinterest]</small> |} '''偷蛋龍屬'''([[屬]]名:''Oviraptor'')又名'''竊蛋龍''',是種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公尺。化石發現於[[蒙古國]]與[[中國大陸]],最初是由[[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所發現,並由[[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24年所敘述。 偷蛋龍的屬名在[[拉丁語]]中意為「偷蛋的賊」,因為首次發現的偷蛋龍標本正位在一群恐龍蛋的上方,而這些恐龍蛋被認為屬於[[原角龍]];而偷蛋龍的種名「''philoceratops''」意為「喜愛角龍者」,也是來自於這個發現。在奧斯本的1924年研究中,他解說偷蛋龍的頭顱骨極為接近原角龍的蛋巢,而蛋巢的土牆僅有四吋厚。 不過奧斯本認為偷蛋龍這名稱可能會讓一般人誤解牠們的食性與特徵<ref name="osborn1924">Osborn, H.F. (1924). "Three new Theropoda, ''Protoceratops'' zone, central Mongolia."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144''': 12 pp., 8 figs.;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11.7.1924).</ref>。在90年代發現的[[偷蛋龍科]]蛋巢(例如[[葬火龍]]),證實了奧斯本對於偷蛋龍名稱的警訊是正確的。由於這些近期發現,當初發現的偷蛋龍標本中被認為屬於原角龍的蛋,可能其實是偷蛋龍正在孵化自己的蛋。 偷蛋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坎潘階]]晚期,約為7500萬年前。偷蛋龍的化石只有兩個標本,第一個發現於[[蒙古國]]的[[德加多克塔組]](Djadochta Formation),包含一群恐龍蛋;第二個標本可能屬於偷蛋龍,也有[[蛋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東北部的[[巴音滿都呼組]](Bayan Mandahu)<ref name="dong&currie1996">Dong and Currie, P. (1996). "On the discovery of an oviraptorid skeleton on a nest of eggs at Bayan Mandahu,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33''': 631-636.</ref>。
返回「
偷蛋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