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6.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信经 的原始碼
←
信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信经</big> ''' |- |<center><img src=http://i.serengeseba.com/uploads/i_2_3417890590x434136322_26.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serengeseba.com/w/%E5%9F%BA%E7%9D%A3%E5%BE%92%E4%BF%A1%E4%BB%B0%E5%91%8A%E7%99%BD/ 来自 优质壁纸库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信经 外文名Credo(拉丁语) |} 《'''信经'''》({{lang-en|Creed, Articles of Faith}},「[[信条]]」,{{lang-la|credo}},「我信」,[[希腊语]] Σύμβολο της Πίστης,「信仰之标志」)是[[基督教]]的权威性基本信仰纲要。源头可以追溯至教会初期的信仰准则(''regula fidei''),当时教会对外面临逼迫,对内面对[[异端]]的搅扰,特别是[[诺斯底派]]。于是当时的[[辩道士]]透过「[[教条神学]]」(''theologia dogmatica'')发展出信仰摘要,藉之说明信仰原委并澄清信仰内容。<ref>黄孕祺,《教会史话》(香港:香港教会书室有限公司,1985),117-8。</ref>信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出来的。简单来说是教条式的信仰摘要。不过,信经主要表徵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对信仰内涵的绝对定义,因此可能出现附加条款的情形。以尼西亚信经为例,原版和修订过的信经是对特定的涉嫌有错误解说的异端学说做出隐含的谴责。当新的学说出现,之后被认定为异端时,这时就会有新附加的语句出现在信经裡头,有如宪法或是一般法律条文的附加条款那样。信经附加语句的变动显示出[[神学]]在历史上的发展。 在古代的[[西方基督教|西方基督教会]],大多数人接受的信经一共有四个,分别是《[[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阿塔拿修信经]]》和《[[迦克墩信经]]》。现代基督教称的「三大信经」分别是《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阿塔拿修信经》。 [[东方基督教|东方基督教会]]唯一的信经就是他们称作「信仰之标志」的《尼西亚信经》。虽然[[正教会]]和[[东仪天主教会]]也认可其他三个信经,[[东方正统教会]]也认可除《迦克墩信经》之外的两个信经,但他们仍然不承认其他几个信经为「信仰之标志」。 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有信经的概念。[[希腊]]、[[罗马]]或是[[欧洲]]的[[多神论|多神教]],以及[[印度教]]、[[佛教]]就没有信经,[[伊斯兰教]]则有[[清真言]]作为信仰告白。
返回「
信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