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41.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的原始碼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br><img src="https://www.cma.edu.tw/images/slider-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ma.edu.tw/ 圖片來自cma]</small>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官校、陸官''')是[[中華民國]]的[[軍校]],由[[中國國民黨總理]][[孫文]](習稱孫中山)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由[[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任首任校长,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國]][[廣東省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 (中華民國)|廣州]][[黄埔區|黃埔]],故世人也因此稱其为「'''黃埔軍校'''」或「'''黃埔官校'''」。学校为蘇聯支持下成立,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與將領均出自该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第五首[[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陸軍軍官學校目前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而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校|專科]]學制,但專科學制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取消。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黄埔區|黃埔]][[长洲岛 (广州)|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重慶【应为“成都”】陸軍官校校本部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區|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在臺復校|復校]]迄今已1950年。陸軍官校[[黄埔軍校舊址|黃埔時期的校址]]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南京校址現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而成都時期的校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司令部及空軍機關駐地。 陸軍官校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大陸時期]](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國民革命軍北伐|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臺海]]安全。
返回「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