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55.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丁壽泉 的原始碼
←
丁壽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丁壽泉''' |- | '''漢字''' 丁壽泉 |- | '''白話字''' Teng Siū-choân |- | '''臺羅拼音''' Ting Siū-tsuân |- |} </div> '''丁壽泉'''({{bd|1846年||1886年}}),[[原名]]'''生添''',[[表字|字]]'''子浚''',[[號]]'''醴澄''',榜名'''壽泉''',[[福建省]][[臺灣府]][[彰化縣 (清朝)|彰化縣]]鹿仔港保鹿仔港街(今屬[[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鹿港[[丁協源家族]]始祖[[丁克家]]的第六子{{r|臺}}。 他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舉人,之後在[[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殿試中式第三甲第四十八名[[同進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f>《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光绪六年。庚辰。五月。…… 王寯颐。韩仲荆、赵文伟、邱晋昕、胡文渊、李和卿、杨依斗、马存朴、孙浤泽、熊尔卓、卢煦春、何荣楠、张是彝、卜文焕、黄绪祖、吴士俊、吴兆基、周国琛、谌增模、张豫泰、丁寿泉、王策范、刘奎辰、吴树德、彭修、张贤符、汪宗沂、王芝兰、杨溶、陈子骥、林士菁、冯仲侯、祁徵祥、潘炳辰、夏联钰、陈为燠、陈文锦、黄嘉尔、刘汝霖、汪宝树、黄禧祖、董敬安、王恩光、曹作舟、莫燮乾、徐寿基、王家宾、魏廷梁、陈泽春、玉启、卢庆云、张守训、赵炳荣、顾绍成、张铭和、杨维培、郑言绍、张觐光、鲍翰卿、李和燮、郑振声、朱兆鸿、韩受卿、何永卓、张士锃、孙殿甲、查荫元、金鸿霄、黄成采、景天相、文郁、杨耀林、赵永清、胡昌祖、赵敏熙、赵受璋、金毓麟、丁振德、孙之鸿、刘玉成、戴锡麟、杨淑修、傅为霖、王清江、李肇庚、朱承烈、吕元恩、唐步云、乔保印、阚絅、伦肇纪、武颂杨、曾云章、高积健、徐京、赵永昌、程仁均、余效衡、赵文源、王化光、田广恩、方儒棠、胡政举、沈锡周、施朝铨、党步衢、邱兆荣、杨清魁、王清绶、胡郁、丁若、何镕、儒芳、廖镜伊、陈汝钦、邹用中、俱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f>。後授[[廣東]]即用[[知縣]],加[[同知]]銜,但因為家中因素,未前往廣東就任{{r|臺}}。 他曾擔任[[彰化市|彰化]][[白沙書院]][[山長]],於[[光緒]]十二年時與訓導劉鳳翔、廩生[[吳德功]]、主事吳鴻藻等人探訪[[臺灣]][[中部]]的節婦事蹟{{r|林}}。
返回「
丁壽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