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準備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準備金是一個專用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準備金有多種涵義。具體如下:

在商業銀行領域,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庫存的現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實行準備金的目的是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

在保險領域,保險準備金是指保險人為保證其如約履行保險賠償或給付義務,根據政府有關法律規定或業務特定需要,從保費收入或盈餘中提取的與其所承擔的保險責任相對應的一定數量的基金。

在企業財務領域,準備金是資產負債表上的一種債務。公司預期未來將會出現一些支出或損失時,加以估算,預先提列,即為準備金,比如呆壞賬準備金。

商業銀行的準備金

商業銀行庫存的現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實行準備金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法定準備金制度還成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進行控制的一種制度。中央銀行控制的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的多少和準備率的高低影響着銀行的信貸規模。這個制度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吸收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銀行,或以庫存現金形式自己保持。準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重,稱為準備率。

1、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準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準備金率。打比方說,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為10%,就意味着金融機構每吸收10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100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00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20%,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800萬元。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

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下建立起來的。所謂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結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業務庫,另一部分則以存款形式存儲於央行,後者即為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分為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兩部分。央行在國家法律授權中規定金融機構必須將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這個比率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按這個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為法定準備金存款。而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超過法定準備金存款的部分為超額準備金存款,超額準備金存款與金融機構自身保有的庫存現金,構成超額準備金(習慣上稱為備付金)。超額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是超額準備金率(即備付率)。金融機構繳存的法定準備金,一般情況下是不准動用的。而超額準備金,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動用,其保有金額也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

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業務規模變化,進而對貨幣供給有重大影響。

央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央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繳存央行的法定準備金增加,可供自主運用的資金減少,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削弱,全社會貨幣供給隨之減少;反之,央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向央行繳存的法定準備金存款減少,可供自主運用資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增強,貨幣供給隨之擴張。

中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央行職能後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準備金率先後經歷了六次調整。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按存款種類規定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企業存款為20%,農村存款為25%,儲蓄存款為40%。過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使當時的專業銀行資金嚴重不足,人民銀行不得不通過再貸款(即央行對專業銀行貸款)的形式將資金返還給專業銀行。

2、超額準備金

超額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及存款性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存款賬戶上的實際準備金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

商業銀行在其經營活動中,須對其吸收的存款持有若干準備金,其數量首先受法定準備率的限制。其次,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其資產流動性、風險性等,因而所持有的實際準備一般會與法定準備存在一定差額,由此產生超額準備。當實際準備大於法定準備時,則超額準備為正數;反之,則超額準備為負數。負數的超額準備通常必須在下一計算期內補足。超額準備金一般包括借入準備金和非借入準備金。借入準備是商業銀行由於準備不足向擁有超額準備的銀行借入的貨幣資金。超額準備中扣除借入準備,即為非借入準備,又稱自有準備。超額準備增加,往往意味銀行潛在放款能力增強,若這一部分貨幣資金不予運用,則意味利息的損失。同時銀行為了預防意外的大額提現等現象發生,又不能使超額準備為零,這就成為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一大難題,也是一門藝術。

3、二級存款準備金

二級存款準備金是由總行集中分行、直屬支行的部分資金,進行統一調度和集中調控的資金,本外幣二級存款準備金按各行存款餘額一定比例繳納和調整。

由專業銀行要求提存的第二層次的存款準備金,它是各專業銀行為集中部分存款資金調劑使用,對所屬行、處按一般繳存款範圍,核定一定比例提存、上繳的資金,屬於人民銀行規定以外的存款準備金。

中國銀行的二級存款準備金制度

1.二級存款準備金首先用於保證全行支付。

2.二級存款準備金的解繳和調整按月進行。

中國銀行的二級存款準備金的調度

1、為加強系統調控,總行集中的二級存款準備金,1994年繼續執行原比例,即按各項存款當年增加額上繳10%(少數民族地區分行按5%)。總行根據各行資產負債項目統計表各項存款(各項存款包括:工業企業存款、物資供銷企業存款、三資企業存款、商業企業存款、外貿企業存款、集體工商企業存款、單位定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私營及個體工商存款、其他活期存款、委託存款)比年初增減額,按月進行調整,由總行於月後10日內主動向分行劃收劃付。對各行上繳的二級存款準備金,總行以聯行利率為標準,按季支付利息。

2、為鼓勵各行將暫時多餘的資金上存,以確保全行信貸資金的統一調度,總行繼續開辦定期存款業務。總的原則是分行上存資金價格高於聯行利率的資金價格。目前按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和一年期掌握,利率分別為月息8.925‰、9.15‰、9.375‰、和9.6‰。到期後,由總行一併還本付息。今後聯行利率調整時,再相應調整定期存款利率。總行集中的資金,主要用於全行保支付。

區分借入準備金和非借入準備金的意義

區分借入準備金和非借入準備金的意義在於:

1、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存款準備金賬戶的變動來考核一個金融機構的資金運營狀況,如果一個金融機構的借入準備金期限過長,比例過大,其資金運營則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風險;

2、商業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一般不願對其他銀行負債,在它們出現超額準備金時,大都先償還借款,然後再進行貸款或投資。存款派生或擴張更多地依賴於非借入準備金。因此,中央銀行在控制基礎貨幣和派生存款時,通常更多地考察商業銀行的非借入準備金變動。但是也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雖然借入準備金與非借入準備金有一定的差別,但從整個金融體系來看,派生存款還是依賴於由法定準備率決定的總準備金和基礎貨幣。

超額準備金率與超額準備金比率的比較

超額準備金率與超額準備金比率之間的區別在於含義的不同,超額準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而超額準備金比率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超額準備金與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負債之間的比例關係。

備付金相當於部分國家的超額準備,適度保持備付金率的作用在於保證銀行體系的正常支付能力,銀行必須隨時保有一定比例的現金和流動性強的資產作準備以應付客戶提款,限制貸款過度擴張。支付準備金是專業銀行具備現實擴張貸款派生存款力最活躍的部分,規範保留一定量的支付準備,減少了專業銀行用於貸款的資金數量,直接約束其貸款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