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敵意併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敵意併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敵意併購,又叫惡意併購,通常是指當友好協商遭到拒絕後,併購方不顧被併購方的意願採取強制手段,強行收購對方企業的一類併購。敵意併購也可能採取不與被併購方進行任何接觸,而在股票市場上收購被併購方股票,從而實現對被併購方控股或兼併的形式。

由於種種原因,併購往往不能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協議,被併購方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拒不接受併購方的併購條件,並可能採取一切抵制併購的措施加以反抗。在這種情形下,「敵意併購」就有可能發生。

敵意併購的優缺點

優點:併購企業完全處於主動地位,不用被動權衡各方利益,節奏快、時間短,可有效控制併購成本。

缺點:無法獲取被併購企業內部實際運營、財務狀況等重要資料,風險較大,可能會導致股市的不良波動。

對付敵意併購的策略

對付敵意併購的策略有毒丸計劃、白衣騎士戰略等。

毒丸計劃是美國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 Lipton)1982年發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當一個公司一旦遇到惡意收購,尤其是當收購方占有的股份已經達到10%到20%的時候,公司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權,就會大量低價增發新股。目的就是讓收購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也就是攤薄股權,同時也增大了收購成本,目的就是讓收購方無法達到控股的目標。毒丸計劃一經採用,至少會產生兩個效果:其一,對惡意收購方產生威懾作用;其二,對採用該計劃的公司有興趣的收購方會減少。2005年,新浪在面對盛大收購的時候,就是採用了毒丸計劃。最終盛大只能無奈放棄新浪。

除了毒丸計劃外,「白衣騎士戰略」是應對敵意收購時的一種有效策略。具體是指目標企業遭遇敵意併購時,主動尋找第三方即所謂的「白衣騎士」以更高的價格來對付敵意併購,造成第三方與敵意併購者競價併購目標企業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敵意併購者要麼提高併購價格,要麼放棄併購。一般來說,如果敵意併購者的出價不是很高,目標企業被「白衣騎士」拯救的機會就大。如果敵意併購者提出的出價很高,那麼「白衣騎士」的成本也會相應提高,目標企業獲救的機會就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