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都希氏赤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都希氏赤蛙
圖片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

拉都希氏赤蛙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anidae 赤蛙科

.....Hylarana 水蛙屬

  • 基本資料

學名 Hylarana latouchii (Boulenger, 1899)

地理分佈 拉都希氏赤蛙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香港及台灣。

棲地 經常聚集在水池、稻田、沼澤、流動緩慢的溝渠或溪流鳴叫。[1]


物種概述

拉都希氏赤蛙
圖片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

拉都希氏赤蛙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長棒狀皺褶突起,所以又稱為闊褶蛙。大小約4到6公分,身體平扁,背部紅棕色,有一些突起,摸起來有些粗糙。牠們可以說是最隨遇而安的青蛙了!除了太冷或太乾熱的日子之外,牠們幾乎是整年都在繁殖。而且凡是牠們可以到達的地方,只要有水,不論是水池、溪流、水溝或路邊的積水,牠們都能利用。難怪在台灣,從平地到中海拔山區,到處都有牠們的蹤跡。牠們幾乎整年都在鳴叫,但以春天及秋天較為活躍。

雄蛙僅有內鳴囊,所以叫聲聽起來低弱、綿長的,好像撒嬌,也像在廁所裡方便,所以有人笑稱牠們為拉肚子的青蛙。牠們很喜歡湊熱鬧,常常數十隻聚在一起鳴叫求偶,但雄蛙之間靠得太近,難免會發生一些肢體上的衝突。為了增強爭奪能力並且能抱緊雌蛙,雄蛙的前臂肌肉特別發達,是天生的健美先生。拉都希氏赤蛙每次產卵350-450粒,卵徑約1.3-1.5 mm,動物極灰褐色,植物極黃白色,具有黏性,呈長條狀纏繞在水草上,或黏在落葉上;或聚成團狀,有時會數十個卵塊聚成一大團。蝌蚪背部棕綠色,有深棕色細點;尾鰭發達,尾端尖圓,有細棕點。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3.77±1.632(秒)

2.鳴叫長度 0.726±0.325(秒)

3.主要頻率 2198±59.154(Hz)[2]


成體特徵:

體型:中型扁平,♂4-5cm,♀5-6cm

拉都希氏赤蛙
圖片來自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頭部: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短。上唇白色,口角後的兩團白色頷腺顯著。

背部:紅棕色或棕灰色。

體側:背側褶發達,中央部分最寬厚,後部則斷成小疣粒狀。從吻端沿鼻孔、背側褶下方有黑色縱紋。腹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黑斑。

皮膚:粗糙,有許多小顆粒,顆粒上有小白刺。

腹部:光滑,淡黃色。

前肢:短,背面有黑色橫紋。指端鈍圓,指間無蹼。掌突發達。

後肢:細長,黑色橫紋明顯。股部內側有黑色斑點及雲斑。趾端略膨大成小吸盤。蹼發達半蹼,有內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較小,吻端比較尖,有一對咽側下內鳴囊。雄性前臂粗壯,上臂基部有不甚明顯的黑色臂腺。

相近種類:腹斑蛙皮膚較光滑,身體粗胖。

分布:廣泛分布於全島平地、中低海拔山區,在長有水草的積水池、流動緩慢的溝渠或溪流繁殖,也棲息在都市裡面,是適應力很強的一種蛙類。

拉都希氏赤蛙
圖片來自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繁殖期:幾乎整年都可以進行生殖活動,但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

行為:非繁殖期時,常常出現在步道、馬路或住宅附近覓食。繁殖期時,則會成群結伴遷移到水邊,躲在草根、石縫或者水草底下鳴叫,叫聲聽起來是細細綿長的「給ㄟ-」,有如含在嘴裡發不出來,聽起來很小聲。牠們很喜歡湊熱鬧,雄蛙之間靠得很近,而獲得雌蛙青睬的雄蛙也會不斷地遭到其他雄蛙的騷擾;為了增強爭奪能力並能抱緊雌蛙,雄蛙的前臂肌肉特別發達。

卵:卵徑約1.3-1.5 mm,動物極灰褐色,植物極黃白色。常一粒黏一粒,呈長條狀纏繞在水中植物體上;或聚成團狀,有時會數十個卵塊聚成一大團。每次產卵350-450粒。

蝌蚪:背部棕綠色,有深棕色細點。尾鰭發達,尾端尖圓,有細棕點。[3]


生態習性

廣泛分佈於低海拔地區各類型的棲息地,幾乎全年都可繁殖,繁殖時會大量聚集在水池、沼澤、緩流的河川或溝渠等地鳴叫及交配。雄蛙鳴叫聲為非常特別的「嗯嗯、嗯嗯」。


視頻

拉都希氏赤蛙-完整聲音檔

拉都希氏赤蛙鳴囊-洪惠璟攝-20110721_191951

拉都希氏赤蛙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拉都希氏赤蛙,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
  2. 拉都希氏赤蛙,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
  3. 拉都希氏赤蛙,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