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市場結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市場結構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市場結構,是指某一市場中各種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其特徵,包括市場供給者之間、需求者之間、供給和需求者之間以及市場上現有的供給者、需求者與正在進入該市場的供給者、需求者之間的關係。從根本上說,市場結構是反映市場競爭和壟斷關係的概念。

市場結構的結構組成

1、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在市場上從事經濟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和組織體。任何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都帶有明確的目的,以在滿足社會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市場主體具有營利性,這是其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徵。市場主體還具有獨立性,主要表現為產權的獨立和經營權的獨立。靈活性,市場主體遵循市場規律對經營戰略和策略進行調整,是其存在於市場的基本功能。此外,市場主體還具有相互間的關聯性、平等性、合法性等特徵。

2、市場格局

市場格局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上買賣雙方在交換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和相互關係。這種地位和關係的出現,取決於市場上商品的供給與需求狀況。

3、市場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就是某產業市場前幾名企業市場份額占整個市場的比例。

(1)絕對集中度分析。絕對集中度是以該產業市場中最大的N個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累計數占整個產業市場的比例來表示。

(2)相對集中度分析。一般以洛倫茨曲線及基尼係數表示。

市場結構劃分的標準

各個市場的競爭與壟斷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場結構,根據四個標準來劃分市場結構。

第一,市場集中程度。指大企業在市場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場占有率來表示。企業規模越大,企業數量越少,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就越大,市場集中程度越高,市場的壟斷程度就越高。反之,企業規模越小,企業數量越多,即使找出幾個較大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也不高,市場集中程度較低,市場的競爭程度較高。

第二,進入和退出壁壘。反映企業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難易程度。如果企業難以進入某一行業,則該行業的企業數量勢必較少,企業的競爭程度較低,從而可能形成壟斷。

第三,產品差異程度。指同一種產品在質量、款式、包裝、服務等方面的差別。一種產品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還要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每個消費者由於收入水平、社會地位、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不同,導致對某種產品的偏好也不同。

第四,市場信息暢通程度。一個市場信息公開程度越高,市場競爭程度就越高,反之壟斷程度就越高。

市場結構的分類

市場結構是構成市場的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按構成市場的基本要素劃分,市場結構具體可分為市場主體結構、市場客體結構、市場空間結構和市場時間結構。

市場主體結構

市場主體是在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或個人,它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組織形式出現的法人;既包括贏利性機構,也包括非贏利性機構。在通常情況下,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居民、政府和其他非贏利性機構。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此外,市場主體也包括一些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市場客體結構

市場客體是指提供到市場上的各種商品和勞務。因而,市場客體結構就包括市場商品結構和市場勞務結構。提供到市場上的商品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合理的市場商品結構既要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又要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市場勞務結構包括生產性勞務結構和消費性勞務結構。生產性勞務是直接為生產過程提供服務的勞務,消費性勞務是直接服務於居民生活的勞務。

市場空間結構

市場空間結構是按市場空間擴散和吸收作用的大小劃分的市場結構。它可以分為區域性市場、全國性市場和世界性市場。區域性市場是商品交換以地區為活動空間的市場。它是根據各經濟區域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自然形成的;全國性市場是商品交換以全國為活動空間的市場。全國性市場由若干個互相聯繫、互相輻射的區域性市場所構成,是區域性市場相互聯繫的一體化表現。全國性市場的形成是商品經濟進入發達階段的標誌;世界性市場是商品交換以全世界為活動空間的市場。世界市場是國際分工的產物,是世界範圍內各國之間通過對外貿易聯結而成的市場總體,是國內市場的擴大和延伸。

市場時間結構

市場時間結構是按市場交易活動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和交易方式而劃分的市場結構。一般由現貨交易、期貨交易和信用交易構成。現貨交易是「當面成交、銀貨兩清」,買和賣在時間上具有同步性。現貨交易對經濟活動具有靈活的調節作用,但它主要適應於小額消費品和勞務交易;期貨交易是在商品交易所內先達成交易契約,然後在將來某個時期進行銀貨授受的交易,「成交在先,交割在後」。期貨交易是一種較為複雜的交易方式,一般具有三個特點:義務性、遠期性、投機性。期貨交易具有保值和分散風險的功能,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和市場的穩定;信用交易即貸款交易,主要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延期付款,即先拿貨,後付款;二是預付款交易,即先付款,後取貨。二者的共同點都在於交換當事人和交換對象的活動有時間上的分離性。信用交易有利於協調供求關係,但也易於產生連鎖性信用危機。

四種市場結構類型

根據行業的市場集中程度、企業進退行業的難易程度、產品差異程度以及市場信息的通暢程度,可以把市場結構分為四種類型:

1、完全競爭市場。一種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市場上有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產品具有同質性,生產者進入、退出行業自由,市場信息暢通準確,市場參與者充分了解各種情況,各種資源都能夠充分地流動。

完全競爭的結果符合帕累托最優。

一般的,如果市場中的買者和賣者規模足夠大,並且每個個人(包括買者和賣者)都是價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單獨影響市場價格時,這樣的競爭性狀態被稱為完全競爭。同時,也稱這樣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

更加微觀地說,完全競爭指在市場上的產品是同質的,信息是完全的,生產者可以自由地進出這個市場。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不管市場規模如何,只要市場中的個人認為,或者相信市場價格是給定的並且個人不能影響市場價格時,這樣的狀態就可以判斷為競爭性的。譬如,可以證明,在單一產品競爭市場中,兩家企業如果進行伯川德競爭的話,就是競爭性的。換句話說,市場規模足夠大是完全競爭的充分條件之一,但並非必要條件。

2、壟斷競爭市場是既有壟斷又有競爭,壟斷與競爭相結合的市場。這種市場與完全競爭的相同之處是市場集中率低,而且無進入限制。但關鍵差別是完全競爭產品無差別,而壟斷競爭產品有差別。

3、寡頭壟斷市場是只有幾家大企業的市場,形成這種市場的關鍵是規模經濟。寡頭壟斷市場是介於壟斷競爭與壟斷之間的一種市場結構,指少數幾個企業控制整個市場的生產和銷售,這幾個企業被稱為寡頭壟斷企業。寡頭壟斷企業之間相互影響,以至於單個寡頭壟斷企業在做決策時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應。寡頭壟斷市場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企業數量很少,每個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數量都很大。寡頭市場形成的條件是規模經濟。在某些行業中,生產技術條件決定了只有大規模生產,產量達到相當大的水平時,平均成本才能最低,才能實現規模經濟。為了實現這種規模,建立一個企業的投資十分巨大。同時,由於每個企業產量都很大,只要有幾家這樣的企業就可以滿足全部市場需求。而且,由於這種企業要求的初始投資大,已有企業在內部管理和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其他企業再進入這一行業非常不容易。這樣,就形成了幾家大企業控制市場的狀況。鋼鐵、汽車、石油、化工、香煙、彩電等行業都是這種市場結構。

第二,企業之間相互依存。在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上,企業數量很多,相互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即它們各自作出自己的決策,互不影響。在壟斷市場上只有一家企業,也不存在與其他企業的相關性。但寡頭市場上,只有幾家企業,且每家企業在市場上都占有相當份額,它的決策對整個市場和其他企業都有重要影響。一個企業的決策能否成功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他企業所作出的反應。所以,一家企業在作出某種決策之前就要對其他企業可能作出的反應作出預測。寡頭企業在決策中這種相互依賴性就是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是其他市場結構所沒有的,也是我們分析寡頭市場的出發點。

第三,信息不對稱,市場進入和退出壁壘很高。行業內的寡頭壟斷企業在資金、技術、規模、品牌、銷售渠道、專利、原料、信譽等方面都占有絕對優勢,新企業很難進入。

第四,產品同質或異質。在純粹寡頭行業(Pure Oligopoly)中,企業生產同質產品,如鋼鐵、水泥、銅等寡頭壟斷行業;而在差別寡頭行業(Differentiated Oligopoly)中,企業生產異質產品,如汽車、計算機、飛機等寡頭壟斷行業。產品同質,彼此依存程度較高;產品異質,彼此依存程度較低。

4、壟斷市場是只有一家企業控制整個市場的供給。換句話說,在壟斷市場上一個企業就是一個行業、一個市場。

壟斷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形成的。形成壟斷的最基本條件是進入限制,即其他企業無法進入這一市場。這種限制包括自然限制和立法限制。

自然限制是指由於一些難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限制。例如,對資源的占有,南非的德比爾斯公司控制了世界天然鑽石的80%以上(其他部分主要在俄羅斯和斯里蘭卡,形不成氣候),從而成為世界鑽石市場的壟斷者。再如,如果某個行業只有存在一個企業時才能實現規模經濟平均成本最低,而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都無法實現平均成本最低,這時也會產生壟斷,自來水、供電、天然氣等市場就是這種情況。

立法的限制來自政府的立法。立法限制的第一種情況是政府特許經營或稱專營,例如,1983年9月,國務院發布《煙草專賣條例》,正式確立了國家煙草專賣制度,只有煙草專賣局才有權賣出煙草或授權其他部門售賣,這就引起香煙銷售的壟斷。第二種情況是許可證制度,沒有許可證的企業不能進入。第三種情況是專利權。政府把某種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排他性生產銷售權給予發明這種產品的企業,就使這個企業在受專利法保護的時期內處於壟斷地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