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子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子弟,漢語詞語,讀音為zǐ dì,意思子與弟;亦泛指子侄輩。泛指年輕的後輩。又指從軍者,兵丁[1]

[]

解釋

1. [son and younger brother;children]∶子與弟;亦泛指子侄輩  職工子弟  閼氏子弟在。——《漢書·李廣蘇建傳》 2. [juniors]∶泛指年輕的後輩  此必洄曲子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以孝友淑其躬,居家無子弟之過。――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子弟素健者。——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望著義於卷首,使子弟知進學所自。——清·田蘭芳《敘袁仲方(袁可立孫)甲子秋冬詩》  與子弟角。——《聊齋志異·促織》 3. [those who patronize brothels]∶指嫖客

出處

《左傳·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孟子·梁惠王下》:「今 燕 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繫纍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其後更用 主父偃 謀,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 漢 為定製封號,輒別屬 漢 郡。」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誰知他卻生就一副聰明,人家請了先生教子弟讀書,他在旁邊聽了,便都記得。」 《荀子·非十二子》:「遇長則修子弟之義。」 《史記·貨殖列傳》:「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今聞其乃發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 唐·韓愈《送何堅序》:「堅道州人,道之守陽公賢也…… 堅為民,堅又賢也。湖南得道為屬,道 得堅為民。堅歸唱其州之父老子弟服陽公之令。」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看官,則今日聽我說《珍珠衫》這套詞話,可見果報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個榜樣。」 清·袁一相《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雖長老無存,文獻莫考,而耳聞目見顛未可述,吾之忠賢子弟,其益紹前烈,共思葛蕾之詩。」 巴金《秋》三:「全是這樣的子弟,所謂詩禮人家、書香人家還有什麼希望?」 《史記·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 唐·元稹《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昔蕭何用新造之漢,而能調發子弟,完補敗亡,使關東糧饋不絕者,以其盡得秦之圖籍,而周知其眾寡也。」 《三國志平話》卷上:「長沙子弟最為先,長沙 太守孫堅先到關前。」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我這門戶人家,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錢龍入門。」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進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有什麼好處?」 《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常言道:『妓愛俏,媽愛鈔。』所以子弟行中,有了潘安般貌,鄧通般錢,自然上和下睦。」 元·白樸《梧桐雨》楔子:「高力士,你快傳旨排宴,梨園子弟奏樂,寡人消遣咱。」 《金瓶梅詞話》第三六回:「安進士問:『你們是那裡子弟?』 苟子孝道:『小的都是蘇州人。』 安進士道:『你等先粧扮了,來唱個我們聽。』四個戲子下邊粧扮去了。」

參考文獻

  1. 子弟的拼音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