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淨產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淨產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淨產值是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它是總產值在扣除了物質消耗以後的剩餘部分。農業、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和商業飲食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淨產值之和就是國民收入生產額。

淨產值的計算

淨產值可用兩種方法計算:

A生產法,是從總產值中減去生產資料轉移價值(物質消耗)以後而得到淨產值;

B分配法,是根據淨產值各構成要素即工資、職工福利基金、利潤、稅金、利息及其他不屬於物質消耗的貨幣支出相加得到。

淨產值和增加值的區別

淨產值是舊核算體系使用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的總量指標;增加值是新核算體系使用的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的總量指標。

增加值是各生產單位在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是常住單位生產的物質產品和服務價值超過生產中所消耗的中間投入價值後的差額部分。國民經濟中各生產單位的增加值總和即為國內生產總值。用生產法計算,增加值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用分配法計算,增加值等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四項之和。

例如,工業增加值與工業淨產值在計算口徑上都是以價值量反映工業部門在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成果。但有區別,工業增加值包括折舊,工業淨產值不包括;工業增加值不包括支付給其他部門的勞務價值,工業淨產值包括支付給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務價值;工業增加值不包括利息支出,工業淨產值包括。

隨着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全面過渡,我國現行統計方法逐步與國際接軌,增加值指標取代了淨產值指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