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晉元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晉元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司馬睿

出生地: 洛陽

國籍: 中國

職業: 君主

東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司馬懿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1]

司馬睿基本信息

司馬睿,字景文,司馬懿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公元276年(晉咸寧二年)生於洛陽,晉史載「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及長,白豪(白毛)生於日角之左,隆準龍顏,目有精曜,顧眄煒如也。」一副帝王之相。可惜魏書沒有這麼客氣,不僅未描寫他的神異,反而揭露了他不可見人的身世,「晉將牛金子也。」赫赫六個字,真可以讓人無地自容,堂堂晉國皇帝,司馬氏子孫卻是外人之子,汗顏!由此引出一個典故「牛繼馬後」。相傳司馬懿當政之時便有經營天下之心,當時流傳天下的讖書「玄石圖」上載有「牛繼馬後」的字樣,司馬懿疑心司馬氏得天下之後會被牛姓之人奪去,不惜用毒酒殺掉自己的大將牛金。世事難以預測,等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之時,他的妃子夏侯氏風流放蕩,與小吏牛氏私通產下一子,就是這個司馬睿。

到底是否確有其事呢?司馬睿是何血統呢?其實我們看看美國人的大選便會心知肚明,黨派之間、各個候選人之間互相攻擊、譏諷、惡意謾罵;揭短、挖老底,甚至造謠中傷。北魏與晉,以及以後的南北朝就是處於這麼一個境地。為爭正統不擇手段,「牛繼馬後」就是北朝政權精心泡製的一個醜化東晉王朝的故事。話又說回來,你或你的父母若身正不怕影斜,別人又怎麼能醜化得了你呢?

無論他姓司馬還是姓牛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對歷史來說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開創了江東政權,使晉國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東晉元帝當政

此時晉朝北方重鎮中并州劉琨和幽州王浚各自仰仗鮮卑諸部的勢力稱威一方,石勒認為不能為他們抗衡,把目光瞄向江東。

公元312年二月,石勒在葛陂(在今河南新蔡)修築營壘,課農造舟,將攻建業。司馬睿大驚,江淮一旦失守,江東危矣。馬上徵調江南所有兵馬屯於壽春(在今安徽壽縣),以鎮東長史紀瞻為揚威將軍,都督諸軍討伐石勒。

石勒的軍隊遭逢大雨,三月不止,軍中飢疫死者太半。天時不利,軍糧難繼,人心惶惶,石勒進退兩難,召集文武商議對策,張賓獻上了著名的「葛陂對」,分析天下形式,提出戰略方針,指明石勒的出路,奠定了後趙國的基石。

他首先提到不能依附晉國,不講和。「將軍攻陷京師,囚執天子,殺害王公,妻略妃主,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相臣奉乎!」然後又認為南下條件不成熟,建議放棄南下計劃,「去年既殺王彌,不當來此;今天降霖雨於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此也。」江東地勢險要,有大江天險,三國曹操六越巢湖不成,江東不是那麼好打的,本來就不該來。將軍您轉戰南北,「流行羈旅,人無定志,難以保萬全、制天下。」沒有根據地,流動作戰也不成,既然南下之路不通,就該轉而北上,取河北!他說「鄴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山河四塞,宜北徙據之,以經營河北,河北既定,天下無處將軍之右者矣。」河北是中原的中心,打下河北,天下就沒有超過將軍您的了。

現在晉軍近在壽春,撤軍北上會不會招致追擊呢?張賓又說:「晉之保壽春,畏將軍往攻之耳;彼聞吾去,喜於自全,何暇追襲吾後,為吾不利邪!將軍宜使輜重從北道先發,將軍引大兵向壽春。輜重既遠,大兵徐還,何憂進退無地乎!」司馬睿之所以大發江南之兵而來,是怕我們取建業,如果我們退兵,他們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追擊呢?張賓看透江東將相,司馬睿做為一個帝室疏親初到江東,必定不被江東士族重視,看看統兵的將領就知道,紀瞻是江南望族,江南之兵怕不是司馬睿能夠指揮得了的,他現在第一任務就是安定江東不出問題,怎麼肯出來和我們打仗呢。接着,張賓又制定了撤軍的方案,讓輜重先走,將軍您親率大軍逼向壽陽,等到輜重遠去,你再率輕軍北上,如此一來,萬無一失。

石勒大喜,黑暗之中看到光明如何不喜,「(石)勒攘袂鼓髯」,撩衣襟吹鬍子很是得意,馬上把先前的長史罷黜掉,升張賓為右長史,不稱其名,號曰:「右侯」。

石勒採用張賓之計,派侄子石虎率騎兵二千向壽春轉進,親率大軍繼進,卻命令輜重部隊北退。紀瞻果然不敢攻擊,退回壽春死守。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北上一途着實不易,雖說都城陷落,晉民尚在。長期流動作戰,使早先攻占過的河北河南各地隨占隨棄,加之石勒惡名遠揚,他的軍隊所過之處,百姓堅壁清野,據塢堡死守,以至於軍糧短缺。「虜掠無所獲,軍中飢甚,士卒相食。」

好不容易走到黃河,晉將向冰聚集了幾千人在枋頭(河南濬縣)修築營壘,石勒欲過黃河,又怕向冰趁羯軍半渡之機發動攻擊,張賓獻計劫船渡河,石勒偷襲向冰泊在河中的船隻,渡河大敗向冰,奪取大批軍資糧餉,軍勢得以復振。

石勒乘勝欲攻鄴城(在今河北省臨漳),張賓認為眼下最大的敵人是并州劉琨和幽州王浚,勸他避實擊虛先取邯鄲、襄國(在今河北邢台),廣聚糧儲,扎牢基礎,防備二敵派兵攻擊,然後繼續尊奉漢國以圖幽、並,才是霸王之業。「三台險固,攻守未可卒下,舍之則能自潰。邯鄲、襄國,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形勝之國,可擇此二邑而都之,然後命將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則群凶可除,王業可圖矣」

石勒此時對張賓言聽計從,馬上發兵占據襄國,修城牆,挖壕溝,積糧草,改變以往流動作戰方式,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并州劉琨正與匈奴漢國交戰,無暇顧及冀州之事,近在冀北的晉國幽州刺史王浚不幹了。公元312年十二月,王浚派鮮卑段部段疾陸眷及段匹磾、段文鴦、段末杯等共5萬人進攻襄國。鮮卑人驃悍,石勒屢敗,眾將都想固守不戰。張賓又出主意說,「鮮卑人認為我兵勢寡弱,不敢出戰,他們必定懈怠。我軍趁他攻城之時突然出擊,一戰可勝。」果然石勒因此大敗段部,生擒段部大將段末柸。旋即又釋放段末柸與段氏在渚陽(今河北冀縣)結盟,段氏遂收兵撤還遼西,石勒趨勢攻下鄴城,冀州形式向有利於石勒一面發展。

此時的王浚卻看不出形勢的變化,依舊奢縱淫虐,甚至不可思議的做起皇帝的美夢。張賓看穿他的野心,對石勒說,「王浚假三部之力,稱制南面,雖曰晉籓,實懷僭逆之志,必思協英雄,圖濟事業。」他要做皇帝,最想得到天下英雄的支持。「將軍威聲震于海內,去就為存亡,所在為輕重,(王)浚之欲將軍,猶楚之招韓信也。」我們該怎麼辦呢?用驕兵之計,抓住他急於稱帝的心理,遣使投降,等到他對我們疏於防範之時滅掉他。

石勒依計向王浚獻禮投降,寫了封擁戴王浚稱帝的書信說:「(石)勒本小胡,出於戎裔,今晉祚淪夷,遠播吳會,中原無主,蒼生無系。伏惟明公殿下,州鄉貴望,四海所宗,為帝王者,非公復誰?(石)勒所以捐軀命、興義兵誅暴亂者,正為明公驅除爾。伏願殿下應天順時,踐登皇阼。(石)勒奉戴明公,如天地父母。」一翻花言巧語,開始王浚不信問石勒的使者說:「石公一時英武,據趙舊都,成鼎峙之勢,何為稱籓於孤,其可信乎?」石使馬上大拍馬屁說:「明公州鄉貴望,累葉重光,出鎮籓岳,威聲播於八表,胡越欽風,戎夷歌德。」又說什麼「自古誠胡人而為名臣者實有之,帝王則未之有也。石將軍不是不想做帝王,實在是天意不許啊。」王浚相信了,大悅。他也不好好想想,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呢?

公元314年,石勒經過充分的準備即將偷襲幽州的時候又拿不定主意了,擺在他面前的還一道難題,在他遠離鄴城懸軍千里偷襲幽州的當口,晉朝的并州刺史劉琨會不會偷襲自己呢?張賓分析道:「劉琨、王浚雖同名晉籓,其實仇敵。若修箋於(劉)琨,送質請和,(劉)琨必欣於得我,喜於(王)浚滅,終不救(王)浚而襲我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