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0.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岳衡山 的原始碼
←
南岳衡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unreferenced|time=2019-12-21T04:45:38+00:00}}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File:南岳衡山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称||衡山 || 起点|| 回雁峰 |- | 英文名称|| Mount Heng || 终点|| 岳麓山 |- | 别称|| 南岳、寿岳、南山 || 主峰|| 祝融峰(最高峰,海拔1300.2米) |- |所属山系|| 衡山山脉|| 占地面积|| 640平方千米(主体部分) |- |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东部中间,湘江西岸 || 著名景点|| 南岳大庙、藏经殿、方广寺等 |- | 走向|| 东北-西南 || 主要山峰|| 祝融、天柱、回雁、石廪、紫盖 |} ==自然地理== ===区域范围===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主体部分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盆地。 ===地质特点=== <p style="text-indent:2em;">'''山体组成'''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以一块大花岗岩岩石为基础,由于表层沉积遭到冲刷和强烈剥蚀, 花岗岩有较大面积的出露。岩内穿插有伟晶花岗岩,石英岩脉很多,宽狭变化较大,宽的可达40厘米,这些岩脉对于花岗岩的风化有加速作用。基岩的上覆红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证明是由花岗岩风化来的。包围在花岗岩外围的岩石分3类,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沙岩及页岩,第三纪红色砂岩及页岩。以性质而论,砾状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层上表现为不同之地形。由于气象气候的关系,流水、风、热等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衡山的奇特景观。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岩体东北部为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前者分布于南岳镇一祝融峰一线的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可划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一带的片麻状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后者分布于望峰一白石峰的西侧,出露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8012.1万年,属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体。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楚,倾角25°一80°,岩体南侧、西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二部分,主体部分的二云母花岗岩,边缘部分的混合岩带宽岩石暗灰色、灰色、灰白色,多具片状、片麻状构造,出产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 <p style="text-indent:2em;">'''山体演化'''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的古地形与整个湖南省的地形发育是分不开的。从志留纪、奥陶纪起一直到侏罗纪末,湖南的东部为古华夏大陆,西部和北部为古江南大陆,中部和南部为一大海湾。海水为喜 马拉雅山大内斜经广西侵人湖南,最北可达长沙。湾内的海水,时进时退,时深时浅,衡山正处于海水进退的大道上。 <p style="text-indent:2em;">侏罗纪以后,湖南的海湾随着整个亚洲大陆的掀起而成为陆地,迄今没再受海侵。在衡山从海成陆的过程中,其地形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寒武纪以前,衡山的地形情况,因为没有地层记录,不得而知。 <p style="text-indent:2em;">寒武纪时,黄汲清先生认为是"寒武纪海"的一部分,当然不是陆地,更不像现在。志留、奥陶纪时仍旧是海。海水从西南侵入,经衡阳、衡山、湘潭一直到长沙。那时衡山是海底的一部分。海中沉积岩有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现代衡山的构成,一部分也借助于这些岩石。到了志留纪之末,湖南受到喀里多民安地壳运动的影响,志留纪海露出水面,接受侵蚀。中泥盆纪初期,衡山及湖南部分地面已被侵蚀为平缓的低地。 <p style="text-indent:2em;">中泥盆纪时,海水又从喜马拉雅山而侵,海面很广,衡山又沉入海底,沉积岩石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现在衡山东北部还保存有这类岩石,成了海拔300一400米的丘陵。到下石炭纪时,海水从西南部猛烈侵入但较浅,也沉积了一些砂岩和页岩。当时地有升降,时而出露梅面,长着森林,成为现在的侧水煤系,衡山附近尚有保留。 <p style="text-indent:2em;">石炭纪末二迭纪初,海水加深,衡山位于深海之边缘。当时沉积的岩石衡山附近尚存,但区域内没有发现。二迭纪中期以后,湖南发生地壳运动--即东湖运动,使二迭纪海成陆,衡山露出地面,接受侵蚀。因为衡山当时处在深海之边缘,石灰岩沉积不大,容易消灭。 <p style="text-indent:2em;">继中二迭纪侵蚀作用以后,湘资二水流域又变成浅海,衡山常被海水淹没。其后地面缓缓上升,造成广大滨海平原,衡山成为一部分。平原上普遍长着森林,为现在的计岭煤系,在衡山附近也有发现。这个平原也常被海水淹没。三迭纪末,湖南发生造山运动-良口运动,三迭海又成陆,而接受较大侵蚀。 <p style="text-indent:2em;">侏罗纪是湖南翻天复地的一纪。衡山地盘随着整个亚洲地面掀起(燕山运动第一幕),以后不再受到海水的侵蚀,是一个基本的转变。湖南整个地势也由前期的东北高于西南,变为西南高于东北,而且发生造山运动,造成了很多高山和盆地。不过那时的衡山还是盆地,内外都有森林,成为现在的石门石煤系。 <p style="text-indent:2em;">白垩纪末,造山运动复起(第二幕),衡山花岗岩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侵入。今衡山以这一部分为主体,现裸露面积较广,北到三座桥、南到乌石铺、西到国清神王山、东延至茶陵边境,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这块侵入体,使白奎纪末以前的地层大受捣乱,地面隆起,成为育隆山地。这就是衡山的前身,那时横跨湘江两岸(湘江那时还不存在),面积广、山势伟雄。高山经不起长期侵蚀,从白至纪末到第三纪初,已被侵蚀为准平原,并且地盘稍稍下降,成为一个大内陆湖。第三纪初期的红色岩系便沉积在这湖泊里。初期的衡山从此不见,但并没有消灭。到第三纪末由喜山运动引起衡阳运动时花岗岩发生断层隆起。从樟木市经过南岳市到福田铺之间的冲断层,大约此时发生无疑。 <p style="text-indent:2em;">第四纪以来,衡山山体仍在不断上升,使其山势更加雄伟。衡山花岗岩体在亚热带气候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厚层花岗岩红色风化壳。 <p style="text-indent:2em;">'''土壤构成'''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是表层植被土(稍含腐殖质,适于先锋植物生长,但很薄,且越向山顶,这一层越薄)表土以下是黄棕壤,再下是黄壤,最底层是红壤。土壤中富含碎石英砂粒。 <p style="text-indent:2em;">海拔210米以下的山麓丘陵地带,居民点附近地带,主要土壤是红壤及水稻土;海拔210-780米之间的山腰地带,主要是红壤黄棕壤及水稻土;海拔780-1110米之间的亚山顶地带,主要是黄棕壤;海拔1110-1290米的山顶草甸土带,也杂有黄棕壤。总之,从山麓到山顶土壤的分布规律为红壤一黄棕壤一草甸土。 ===地貌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总体概览'''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的地貌特点。南岳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构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凡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出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南岳总体坡度多在30°-40°之间,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竟达700-900米。南岳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为侵蚀一剥蚀地貌,南岳衡山主体周围的丘陵地带剥蚀一侵蚀地貌,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为侵蚀一堆积地貌。 <p style="text-indent:2em;">'''分区论述''' <p style="text-indent:2em;">今衡山,人们习惯上分之为前山(东侧)和后山(西侧)两部分,地形上两部分也各具特征。前山多断层崖。衡山东侧是一条北东至南西方向的大断层。断层地形十分显著。这从前山众多的平行山脊与三角面悬谷以及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等方面得到证明。 <p style="text-indent:2em;">前山断层崖上多发育顺向河。其河谷都具狭隘而深刻的V形,河床笔直,坡度陡峻河谷内无泛滥平原,显示出青年期河谷景象。此外断层崖面上有甚多无河流的缺口呈扇状,故可称扇状缺口,长度比河谷短,缺口较谷口狭。辖神坳、止观桥、黄庭观、米晓桥等处的扇状缺口之间有类似方肩存在,为块体山地发育过程中的初期地形。在辖神坳南方大都已经破坏。石嘴的高度比以北的低,唯扇状缺口的面积较大。观冲、杀马冲等地的扇状缺口,在地形上拟已达到了扇形湾期。可见前山断层崖南部的侵蚀程度比北部深刻。从岩石性质来说,北部与南部并无二致。按前山一般的地势北部比南部略高,从祝融到紫盖,高度相差300米,往南到询峻峰,高度又差300米,愈南愈低,似系由于当初断层作用所致;另外,南北侵蚀基面有差别,南部距湘江很近,北部则较远。 <p style="text-indent:2em;">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散布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断层以东没有发现,疑此是第四纪冰河泥砾;以东没有,故认为是本地的风化物。衡山花岗岩小型构造发育,节理发达,可帮助风化作用,主要是剥脱作用。在上封寺附近,有的劈为孤立的石块,其上部尚与整个山地相连,成为危崖险石表面。已剥光,层层脱落,每层3-4厘米。这种风化现象验显示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花岗石块,系风化产物。 <p style="text-indent:2em;">前山多悬谷,其成因据赖开氏的研究,主要由于石嘴的存在,冰川作用,河流复活及断层作用。前山的悬崖区域内悬谷东西两边都是属于相同的花岗岩,没有构成石嘴的条件存在,也没有发现冰川痕迹。因此可以断定是由断层作用可致。 <p style="text-indent:2em;">登祝融峰向西北望,见后山景致与前山大相径庭,后山的主要特征为单面山。后山花岗岩的外围,被水成岩层所包围,向外倾斜为50°-60°,发育成单面山与猪背山。后山的水成岩砾系包括红色岩系的砂砾岩、砂岩和页岩,志留奥陶纪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等,多成单面山,因为,他们抗风化力较弱(石英则较强,各地互有差别)。 ===气候特征=== <p style="text-indent:2em;">'''气温'''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山麓为26.3℃,山顶为21.5℃;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山麓为12.3℃,山顶为6.1℃;年均气温山麓为17.5℃,山顶为11.29℃;1月气温最低,山麓为2.2℃,山顶为0.1℃;7月气温最高,山麓为25.8℃,山顶为21.6℃;气温直减率南坡为0.54℃/100米,北坡为0.48℃/100米。 <p style="text-indent:2em;">'''降水'''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45.8毫米,衡山所在地南岳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毫米。衡山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南北坡有明显差异。从山脚到山顶,南坡平均每上升100米降水量递增59.1毫米,北坡递增42.8毫米。南岳衡山降水量春夏季多而秋冬季较少。南岳衡山空气湿度大,冬季降雪、积雪现象比同纬度偏多。全年降雪、积雪日均数多于北京。每年从12月至第二年2月,降雪机会多,积雪时间较长。 <p style="text-indent:2em;">'''环流'''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水文情况===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水系发育成放射状,从较少面积上看,各河近于互相平衡,且坡度较为一致。包围于育隆构造花岗岩体处围的古生代岩层以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的砂岩和页岩为主,下石炭纪的石灰岩次之,地层大致向外围倾斜,水系适应此构造及地形斜坡,皆发育成顺向河。二坡自然地理要素有差异,所有河流又分为前山顺向河与后山顺向河两大类。 <p style="text-indent:2em;">前山有樟木港、白罗港、龙隐沟等25条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放射,流致下降地块上即山麓地带,则互相劫夺,归并为5、6条,流入湘江干流,其中以南方的龙隐沟与北方的双烟河为最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流,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山河流顺地层发育,多是顺向,共23条。它们垂直于山体顺着岩层和地形斜坡向西、西北、西南3个方向放射,而后分合于蒸水、涓水之南河。蒸水干流呈北西北一南东南向在衡阳汇入湘江,涓水呈西南一东北向流入湘江。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主要山峰== ===祝融峰=== <p style="text-indent:2em;">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p style="text-indent:2em;">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天柱峰=== <p style="text-indent:2em;">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 "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 四字。 ===回雁峰=== <p style="text-indent:2em;">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 ===石廪峰===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现在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紫盖峰=== <p style="text-indent:2em;">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 <p style="text-indent:2em;">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p style="text-indent:2em;">截至2013年,衡山区域内已记录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1776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801属、18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残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在调查过程中,不但发现采集了既有资料从未记载产南岳衡山的植物类群,如五列木、袋果草、竹节参等,而且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蒾、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箬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 ===动物资源===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至207年,区域内共计有64科、186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鸟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的昆虫有18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穿山甲等21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 ==南岳起源==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p style="text-indent:2em;">"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岳",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日: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p style="text-indent:2em;">《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纤讳皆以、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由上可知,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轶闻传说== ===火神祝融=== <p style="text-indent:2em;">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祝融用火攻战胜了蚩尤,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p style="text-indent:2em;">部队班师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像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p style="text-indent:2em;">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p style="text-indent:2em;">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p style="text-indent:2em;">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尊他为南岳圣帝,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南岳夫人=== <p style="text-indent:2em;">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三年(251年),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慧思和尚=== 慧思和尚得到岳神恩赐一块宝地后,就在这里兴建庙宇,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水。当时他们连喝水都要到现在寺下两里多路的水圳里去挑,挑一担水要个把时辰,加之山路很陡,极不方便。有些僧徒产生了动摇,慧思暗想,我相信这点小问题,佛祖会给我解决的。一天,他把全体僧徒集合在寺下面的山沟里,备了些酒菜香烛,一齐跪在地上,朝天祷告,口里念着"阿弥陀佛",请求佛祖为弟子排忧解难,慧思举起锡杖,对着一堆松散的沙土用力刺去,抽出锡杖,一股清泉向上涌出。僧徒们看了,个个一齐跪下,齐念"阿弥陀佛,感谢佛祖开恩,给我们赐上清泉。"这股清泉取名"卓锡泉",比原来挑水的地方近了一半,提水是上坡,大家感到仍然太辛苦了。一天下午,慧思带领几个僧徒,亲自去担水,体验一下担水的辛苦,刚出门, 忽然从竹林中窜出一只猛虎,吓得大家魂不附体,躲闪也来不及了。慧思手拄锡杖,站着一动也不动,观察老虎的动态。这只老虎,慢慢向慧思走来,围着慧思转了一圈,然后衔着慧思的锡杖,引着他走到寺后山脚下的岩石旁就不走了,它伸出前爪,使劲攫岩,大啸三声,泉水就从岩石缝冒了出来。接着,猛虎又晃了晃脑袋,纵身一跳,跳到竹林里,不知去向。慧思如梦初醒,喜出望外地说:"这是佛祖派老虎前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的"。他随即组织僧徒修一水井,名曰:"虎跑泉"。现在的石壁上还有古代的石刻记载了这个故事。从此,徒弟们把楠竹剖开,刳去竹节,把水引向各地,历斋房、经厨轩。缭浴室,绕菜园,感到十分方便。这件事传开后,僧徒们更加崇拜慧思,远近的和尚纷纷前来投奔。慧思在这里传道,成为佛教天台宗二祖。 ==人文历史== ===佛教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200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监年(502~519年)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惠能传法两支:一称南岳;一称青原。南岳代表人物为南禅七祖怀让,住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开宗受徒,传马祖道一后再先后传承,开成沩仰、监济两宗。青原代表行思,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希迁住南岳南台寺,辗转传法药山、云岩、洞山、曹山而成曹洞宗。另传文偃、文益,则分别形成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两宗(沩仰、临济),青原行思(石头之师)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五宗,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以后,监济六世孙石霜园禅师,又分杨歧、黄龙,故亦称"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禅宗传承弟子遍天下,远至日本、朝鲜。禅宗文化实为南岳佛教文化文体。其后净土宗承远、日晤、法照,律宗惠开,华严宗惟劲等陆续南来,佛法更宏,佛家文化更盛。王夫之《南岳赋》有"其蠖伏而鸾举也,盖不给于更数。光参帝网,威震毒鼓。位栋君臣,更兼宾主。俨华藏之庄严,尚何论于双树。"就是写的南岳佛家发展的盛况。僧徒中不少人隐居("蠖伏")南岳,一旦法动帝王,贵为国师(鸾举),位极公卿,影响天下。自南北朝至唐代,南岳惠海、慧思、智、大善、法照、惠成、大明(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他辈如慧思、智法照诸僧,先后分别当上了梁、隋、唐几代帝王的国师,备受崇信。不少僧人,受帝王封谥:如慧思谥园慧妙胜禅师;怀让谥大慧禅师、观音大师;道一谥大寂禅师;希迁谥无际禅师;唯劲谥宝闻大师等。朝廷大吏,墨客诗人,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历代不绝,唐朝尤盛。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泌隐居南岳时,因食懒残煨芋而位至宰相的神话传说至今。宰相齐映、赵憬,尚书曹王皋、裴胃,侍郎令狐垣等均与大明和尚为师友。柳宗元则为大明和尚、弥陀和尚、般舟和尚、法证和尚及希操和尚等人作碑铭。而唐代诗人温庭筠、刘禹锡、吕温、裴说、刘昭禹、任华、刘长卿,宋代黄庭坚、陶谷、张孝祥、赵逢、许仲宣,明代罗洪先、顾、谭元春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宋代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王阳明、罗洗先、邹东廊诸家的理学,亦在不少地方融合了玄学与佛学宗旨及其经论。湛甘泉的《心性图说》与《息存箴》,尤为明显。南岳禅宗主张"顿悟",所谓"心即是佛。"而摒弃苦行潜修与经院式烦琐哲学的作法。所以禅宗的主张极容易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监济、曹洞两宗且有所谓"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称。清末日本僧人梅晓曾向南台寺赠《大藏经》一部,梅晓即系曹洞42世宗徒。《南岳赋》所谓"金碧璀璨,安堵穹崇。比岫联香,接宇闻钟。花雨成蹊,白云在封。"可以想到历史上南岳僧寺建筑的那种崇楼叠阁,富丽堂皇。而它们的建筑艺术与绮丽的山川相结合,也同样熔入南岳所特有的文化里。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历代僧寺约有150座,比道观有五、六倍,可见其盛。几经战乱,南岳寺庙至今尚存12处,目前对外开放的有祝圣、福严、南台、上封、藏经殿等5处,且曾先后举行开光法会和传戒盛会、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活动频繁。 ===道教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 <p style="text-indent:2em;">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 ===福寿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汉之《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故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自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变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子孙,载在星位,由来尚己"。雍正十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氛围浓郁。用"寿"字或化用的"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是"寿"字,屋檐上、横条柱上,装饰架上到处都能看到"寿"字,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 ===书院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p style="text-indent:2em;">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所以清末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抗战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津、沪、宁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下旬,随着日军新攻势的展开,广州、武汉两重镇又接连沦陷,抗战形势异常严峻。 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于1938年10月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并邀请了朱德参加。会上,朱德向蒋介石提交了国共两党联合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赞同。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召开中华民国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应邀参加。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确定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两党共同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筹建南岳"忠烈祠"安葬抗日阵亡将士。会议决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班址设在南岳衡山。定名为"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请中共方面派员参加。经中共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和李涛、边章五、吴系如、薛子正、李崇等参加教学工作。不久训练班成立,并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叶剑英二人任正副教育长。后来,汤调河南前线,李默庵受陈诚指定继任教育长。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次衡山军事会议于1939年10月下旬在南岳召开的江南各战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着重总结湘北会战的经验教训。 <p style="text-indent:2em;">衡山半山亭附近有一所"蒋宋官邸"的老别墅,是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省主席何键所建,故又名何公馆。一九三0至一九四四年间,蒋介石八上南岳,五次与夫人宋美龄居住于此。在屋后的参天古木之中,隐藏着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衡山指挥所"神秘堡垒。沿着数十级台阶深入,身处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地下密室,室内可容数十人,排水、通风、照明设施良好,当年蒋宋二人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此抵御日军的空袭和指挥抗战。尘封六十多年后,地下密室才被后人发现清出。台湾最高军事指挥中心还继沿用"衡山指挥所"的名称。 ===名人诗记=== <p style="text-indent:2em;">'''李白''' <p style="text-indent:2em;">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宋代陈田夫撰的《南岳总胜集》和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湖南通志》及李元度《南岳志》都收录了李白写的一首《游方广寺》诗。诗是:"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名山古刹的深秋景况。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第三次到湖南。这年,他在武昌写了《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诗前有序。诗的前四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用夸张手法极写南岳之高。这是诗人在先一年秋天实地游历南岳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凝成的名句。 <p style="text-indent:2em;">'''杜甫''' <p style="text-indent:2em;">《新唐书·杜甫传》载:"大历(766-779年),甫出矍塘,下江陵,泊沅湘,以登衡山。"正月,杜甫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出三峡。三月到达湖北江陵,冬末到达湖南岳州(今岳阳市),四年(769年)正月到达潭州(今长沙市),春末离潭州赴衡州(今衡阳市)。过衡山时,写有《望岳》这一著名诗篇。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祝融、紫盖、天柱、芙蓉、石廪五峰的形势:"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接着他又写道:"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五年(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杀潭州刺史兼湖南团练使崔(韦之晋时已逝世),潭州一片混乱。杜甫又被迫南下衡州。过衡山时,写下《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一诗;到衡州后,又写了《朱凤行》一诗。诗曰:"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杜甫借描绘象征南岳的朱凤,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奸邪恶人的怨恨。 ==山地特产== <p style="text-indent:2em;">1,云雾茶;2,观音笋;3,观音笋;4,雁鹅菌;5,猕猴桃; ===主要景点=== <p style="text-indent:2em;">'''藏经殿''';'''方广寺''';'''万寿大鼎''';'''水帘洞''';'''大善寺''';'''南岳大庙'''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k0923djc8z6|480|270|qq}} <center>五岳之南岳衡山</center> {{#iDisplay:f0867izztge|480|270|qq}} <center>南岳衡山的菩萨,越是远方来的香客越是灵验,这里又可旅游又可许愿 </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南岳衡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