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45.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罗素 的原始碼
←
罗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 外文名 = Yammie Nam | 图像 = [[File: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artsbj.com/uploadfile/2018/0202/2018020209463045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artsbj.com/show-18-569836-1.html 来自北京文艺网]]] | 图像说明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center | 出生日期 = 1872年5月18日 | 出生地点 = 英国蒙茅斯郡特雷勒克 | 逝世日期 = 1970年2月2日 | 国籍 = 英国 | 职业 = 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 知名作品 = 《西方哲学史》 <br> 《心的分析》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貴族、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活动家之一,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ref>[https://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Russell%2c+Bertrand+(Arthur+William)%2c+3rd+Earl+Russell 羅素 第三伯爵伯特蘭(亞瑟 ·威廉)]</ref>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 ==生平== 罗素1872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1883年开始,从其兄[[弗兰克]]学[[欧几里德数学]]。在家庭教师辅导下学习。开始哲学思辨,尤其在宗教问题上。悄悄写下自己的想法在一家杂志发表。 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 1894年,参加伦理学荣誉学位考试。 1905年,描述理论首获成功。 1907年竞选议员失败。 1908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20年,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 1921年访问中国和日本。在伦敦和中国讲演"心之分析"。 1949年,被授予勋章。为威斯敏斯特学院演讲"原子能与欧洲问题"。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 ==羅素名言==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却坚信不疑」<ref>[https://www.zhihu.com/topic/19584317/hot 知乎- 羅素名言]</ref> ==和平主義者== 羅素是一名和平主義者,他曾反對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因此被罰款並喪失了三一學院的教職。 1918年,他還因反戰活動而判刑6個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曾支持過綏靖政策,但是後來又支持與納粹德國作戰,因為他意識到希特勒必須被消滅,否則將給人類文明帶來災難。羅素始終認為,任何戰爭都是罪惡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戰爭是在很多種罪惡中較輕的一種。羅素曾經說:「我絕不會為了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這句話體現了費邊社成員的性格:費邊主義者就是懷疑主義者,不僅懷疑權威,而且也懷疑自己原有的看法,他們主張不斷的以現實觀照理論,不斷辯論,不斷修正對社會的認識。 1948年11月20日,在對威斯敏斯特學校學生的一篇演說中,羅素驚人地指出,美國應該先發制人,發動預防性戰爭,用核武器徹底摧毀蘇聯,因為這樣的後果要比蘇聯研製出核武器後爆發核戰爭好得多。但是之後羅素改變了看法,認為核武器裁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並從此致力於核裁軍運動。 1954年,氫彈爆破成功,羅素進一步意識到核武器將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954年4月,羅素發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號召世界各政府體會並公開宣布它們的目的不能發展成世界大戰,而我們號召它們,因此在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爭執應該用和平手段」。除了[[愛因斯坦]]在臨終前數天簽了字外,[[湯川秀樹]]和[[萊納斯·鮑林]]等多位科學家也都在宣言上簽字。 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參與一個核裁軍的遊行後被拘禁了7天。 1967年5月,他反對越南戰爭,一起於和[[讓-保羅·薩特]]成立了一個民間法庭(後來稱為「羅素法庭」),揭露美國的戰爭罪行。 在宗教上羅素是一個不可知論者;政治上羅素的立場接近於民主社會主義:他支持政府為窮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反對共產政權的極權統治。 == 主要贡献 == ===政治=== 罗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志感情,却使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正是由于罗素的主张对自由的限制,他甚至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主义者。他早期的两部严肃的政治理论著作分别于1916年和1918年出版的《社会重建原则》和《自由之路》。在这些书中,罗素提倡一种基尔特社会主义,这种体系有一个要求,即工人管理工业,而不是由政府管理。罗素认为,国家权力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恶,应该被限制,他还把"国家权力过大"看作"现代世界不幸的根源"。 ===哲学=== 作为一位哲学家,罗素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元论等几个阶段,主要贡献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出发建立了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逻辑学=== 作为一位逻辑学家,罗素在数学逻辑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他和[[怀特海]]共同写就了《数学原理》一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基础,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 ===历史=== 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 <ref>[https://baike.so.com/doc/4330515-4535175.html 《西方哲学史》 360搜索]</ref>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 ===经济=== 在《悠闲颂》(1935)中,罗素比凯恩斯先行一步,向那些总是一味赞扬节俭反对消费的传统经济学家挑战。他写道:"只要一个人把他的收入用于消费,那么他也就是把面包送到别人嘴里。......从这个观点来看,真正的恶棍乃是节俭的人。"他认为"节俭这可恶的罪行"是能够导致失业的。</p> ===教育=== 罗素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贡献。他指出:"教育应该培养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种特殊的信条就是真理。"他主张的教育方法,应"减少很快的讲授而多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不应当要求教师发表千篇一律的意见,而且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教师各抒己见是健全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使人轻信的教育。 ==愛情與婚姻== 1889年,17歲時與美籍[[愛麗絲·皮爾索爾·史密斯]](Alys Pearsall Smith)認識,很快便愛上了愛麗絲。 1894年,兩人結婚。 1911年,與愛麗絲結束婚姻。主要是因為羅素的不專情:他和包括[[奧特林·莫瑞爾]](Ottoline Morrell)夫人在內的多人都曾有過親密的接觸。 1921年,與[[荳拉·勃拉克]](Dora Black)再婚,他們育有兩個孩子。 ==榮譽與獲獎== 1908年成為學院的研究員並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50年,著作《哲学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 == 参考文献 == [[Category:英國人]] [[Category:哲學家]] [[Category:教育學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罗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