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2.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乐府 的原始碼
←
乐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乐府.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3.jarhu.com/goodimages/201411/222/di1416646716921.jpg 原图链接][http://www.jarhu.com/bigimages.php?goodid=954130 来自 甲虎网 的图片]]] '''乐府'''为旧体诗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原指合[[音乐]]以唱的歌诗。 由于乐府是合乐的声诗,以后凡是可传唱的诗,广义上都可称为乐府。因此乐府不仅是齐言的诗,连长短句的词、曲也被士人俗称为乐府,如[[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张可久]]的散曲集《小山乐府》等便是。 ==起源== “乐府”本指管理音乐的官府,起源于秦代,是秦的音乐官署,汉代,[[汉惠帝]]设“乐府令”,[[汉武帝]]扩大“乐府署”的规模,掌管俗乐,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并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数十人为诗赋,由于该官署是采集赵国、秦国、[[楚国]]各地的讴谣,后人便以乐府或乐府诗作为民歌的代称。后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汉人乐府最早称“歌诗”,也就是可以歌唱的诗,即来自民间的歌辞。后来[[贵族]]文人所作的颂歌,以及国外输入的[[乐曲]],军乐等,也跟[[民歌]]合流。最后士大夫也大量仿制民歌来写诗,于是有民间无名氏的乐府和文人乐府的区别。 ==特色== 乐府诗的形成受《[[诗经]]》影响。汉乐府一面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和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一面突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以五言句式为主,但二至八言都有,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所以,乐府诗的形式较自由,字数、句数不限,用韵较宽,可不押韵,平仄、对仗也不限制。 汉乐府又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而形成叙事诗,并且发展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因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叹词,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发展== 古代乐府是合乐的诗,如今[[曲谱]]的部分已失传,惟歌词流传下来,今从标题上,依然可以看出合乐的痕迹,很多标题上有“歌、行、吟、曲、乐、弄、操、引、调”等字眼的,往往是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的特色,在于“缘于哀乐,感事而发”,故多长篇的叙事诗,如《罗敷行》(又称《[[陌上桑]]》,讽刺权贵调戏民女之丑态)、《饮马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描述爱情、家庭悲剧)等;六朝乐府大都是“缘情而绮靡”的小诗,故大半为抒情诗,如《[[子夜歌]]》、《华山畿》、《襄阳乐》等,而相对于北朝的雄浑大方(如《[[木兰诗]]》)。至唐朝,[[李白]]集乐府之大成。 ==视频== ===<center> 乐府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乐府诗简介及采莲曲 </center> <center>{{#iDisplay:k0517hj9ovk|560|390|qq}}</center> <center> 汉代:乐府诗 </center> <center>{{#iDisplay:n09178mvmi6|560|390|qq}}</center> [[Category:851 中國詩]]
返回「
乐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