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霾害 的原始碼
←
霾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更新日期:2021/10/27就在各界憂心,在打完前兩劑疫苗後防護力會下降之際,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25日批准讓所有18歲以上民眾, 施打莫德納(Moderna)的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追加劑。 *莫德納的Spikevax疫苗是繼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研發的復必泰(Comirnaty)疫苗之後,第二支獲歐盟核准的追加劑疫苗。 *歐盟藥品管理局表示,數據顯示,在打完第二劑的6到8個月後,注射第三劑的Spikevax疫苗,能讓抗體濃度下降的成人體內抗體提升。 [[File:霾害.jpg | thumb | 300px | 霾害 <br>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72055 原圖鏈接] ]] '''霾害'''簡稱霾(haze,又稱霧霾、煙霾、煙霞等)是一種由固體顆粒形成的空氣污染,其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膠顆粒。 *霾中含有數百種大氣化學懸浮粒子質,它們在人們毫無防範的時候侵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諸如[[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心肌缺血及損傷;霧霾的危害如同吸菸 。 **霾也常常引發交通事故。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造成了超過4000人死亡,數萬人罹患肺部疾病。 *霧霾的成因與逆溫層的出現有關。 **在一般情況,地面氣溫較半空為暖,因此空氣會上升並在半空散開。 **若上升的暖空氣遇到逆溫層的出現時,空氣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積,形成霧霾。 *中國把灰霾數據納入空氣品質評價標準,修改完善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把造成灰霾天氣的PM2.5納入評價指標。 **特別是北方各地區也推出了控制範圍,京津冀地區於2017年將其控制在73左右。 *PM 2.5 不只是傷害肺部--先舉一個最近刊登在CNN和BBC綜合報導為例,這項研究由蘭開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該研究小組對英國曼徹斯特和墨西哥的37名年齡在3歲到92歲之間的人的腦組織進行了檢測,結果有了令人震驚的發現。 **在這些大腦組織中,發現了磁鐵微粒。這些有毒微粒可能來自於空氣污染,通過人們的呼吸而進入大腦。 *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芭芭拉•馬赫教授稱:「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當你研究這些大腦組織時,你會看到磁鐵顆粒分佈在大腦細胞之間」。 *「磁鐵礦對人腦是有毒的,一般存在於污染當中」。 *這種物質能夠很容易地與其他自由基產生反應,自由基會導致腦細胞氧化,並在此過程中破壞和殺死腦細胞。 *研究小組推測,納米級磁鐵礦顆粒足夠小,可以從鼻子進入嗅球,然後進入大腦額葉皮層。 *這些有毒顆粒,或許是人類自主呼吸送入大腦的。 *已經證實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進入到人腦當中,但對於其「誘發阿滋海默症」的結論,仍然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明,空氣污染是否導致老年癡呆症尚不能確定。 *罹患肺癌,空氣污染和PM 2.5 --空氣污染,包括霧霾是嚴重的健康風險,也是致癌風險。 *每年全球有超過3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帶來的各種疾病,其中22萬是肺癌。 *世界衛生組織列PM2.5為一級致癌物--為何認定霧霾致癌?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已經下了這個結論,另一方面,癌症發病機理也支持這個理論。 *2013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整理全世界1000多個相關研究報告後得出了「空氣污染致癌」這個結論,同時也明確把空氣顆粒物(包括PM2.5)列為一級致癌物質 。 *致癌物質按照嚴重程度分為4級,分別為一級「明確致癌物」,二級「可能致癌物」,三級「無法確定致癌物」,四級「不太可能致癌物」。 **PM2.5被分到一級致癌物,就等同於說: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有足夠證據表明空氣污染和癌症(肺癌)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10年全世界大概有32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死亡,多為心血管疾病,其中預計22萬死於肺癌,而超過一半肺癌死亡患者在亞洲國家 。 *呼吸浩劫,脆弱兒童首當其衝--霧霾能致病致癌,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大量專家共同認可的結論。 **根據世衛組織(WHO)的統計,全世界人口十中之九都在呼吸含有高濃度污染物的空氣,因為污染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能夠深入心肺系統,每年約有700萬人死於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還有包括肺炎在內的呼吸道感染。 ===應對霾害的生活需知=== *空氣污染,已騷擾人們正常生活--人們已經習慣當有了任何呼吸道疾病發生或者是惡化,就自然而然地把它歸罪於我們灰色的天空。 **污濁的空氣肯定與所有的呼吸道疾病有關,但空氣污染真的只影響呼吸道嗎? **街坊鄰居之間不斷地盛傳,空氣污染或者PM 2.5跟我們的肺癌發生是息息相關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或者是空氣污染、PM 2.5對我們的呼吸道以外的器官也產生重大影響?其實霧霾比你想像的更危險! *當我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是看著台灣的彩色空污分布圖時,霧霾就已經開始騷擾了你的生活。 **時至今日,空氣污染是一種全球健康危機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瘧疾和愛滋病毒的總和,也有許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它跟肺病、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關係密切。 *PM 2.5 成為疾病的傳播推動者---其實PM 2.5只是描述了環境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至於它的成分,在不同的污染地區可能不盡相同。 **PM2.5的活性很高,加上人體的生理結構對它沒有有效過濾和阻攔能力,所以當PM2.5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肺部甚至腦部,引發多種疾病。 **它也非常擅長成為有毒有害物質、病毒和細菌的載體、所以也可能成為疾病的傳播推動者。 **PM 2.5對我們的危害真的很大。 *在這兩項報告中,WHO都明確指出,空氣污染物來源於環境和室內。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空氣污染的問題了,WHO的環境空氣品質資料庫已經納入了108個國家的超過4300個城市。 *根據資料庫中的資訊,WHO提出,建議各國的空氣污染應當控制在PM10≤20μg/m3,PM2.5≤10μg/m3。 *空氣污染是一個公共的議題。當我們面臨政策的不明確、大自然的氣候反撲以及我們對這個世界污染而必須付出代價的同時,要怎麼應對PM2.5爆表?如何減少空氣污染對我們的危害? *減少出門--減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根據流行病學期刊《美國流行病學》2012年發表的針對PM2.5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排除了年齡、性別、時間效應和氣象因素等影響因素之後,當PM2.5濃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時,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額死亡風險會增加2.29%,滯後時間在1-2天。 **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為3.08%。如果一定要出門,不要騎自行車,避開交通擁擠的高峰期以及開車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學成分。也最好不好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減少PM2.5做貢獻。 *少抽菸--抽菸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屬於PM2.5範疇的細顆粒物,菸草煙霧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包括69種致癌物和172種有害物質,會嚴重危害抽菸者本身和吸入「二手菸」受眾的身體健康,在霧霾天氣下,更是「雪上加霜」。 *少開窗--在霧霾天氣,儘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儘量避開早晚霧霾高峰時段。 **在自家陽臺、露臺、室內多種植綠植,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 *選對口罩--普通口罩對於2.5微米的空氣顆粒基本無效,要阻擋PM2.5需要醫用N95口罩,其對0.3微米的顆粒能抵擋95%,在PM2.5爆表的天氣也能有一定效果。 **要購買正規合格、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後要等到裡面乾燥後對折起來以防呼吸的潮氣讓口罩滋生細菌。佩戴的時間不宜過長,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昏。 *做好個人衛生--出門後進入室內要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帶的污染殘留物,以防止PM2.5對人體的危害。洗臉時最好用溫水,利於洗掉臉上的顆粒。 **面部清理外,身體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需要品質好的空氣淨化器--首先能快速吸附室內污染物;其次,它要保證照顧到家裡的每個角落;最後,它還要能夠即時監測室內空氣品質,並在發生問題的時候主動出擊。市面上80%的空氣淨化器都以淨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ref name="臺中市醫師公會">{{cite web |url=http://tcmed.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94&id=23 | title= 空污浩劫,霾害真的殺很大日常生活6招,應對PM2.5爆表空氣污染危害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臺中市醫師公會 | author=夏德椿 | accessdate=2021-10-27}}</ref> ===霾害有害健康嗎=== *國人氣喘、過敏、鼻炎、乾眼症、結膜炎等患病率逐年攀高,近期至少多了3成之多,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指出,「霾害」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元凶之一。 *「霾害」在大氣科學上的定義,即為懸浮於空氣中的塵埃或顆粒。 **當懸浮塵埃過多導致能見度受影響時,就會形成霾害。 **就地理位置而言,台灣位於東亞季風環流的下風處,連帶的空氣品質亦會跟著受影響。 *霾害對身體危害會引起-- ** 呼吸道疾病: 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 **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及損傷 ** 眼睛疾病: 眼睛紅、眼睛癢、過敏性結膜炎、結膜下出血…等 ** 提高心血管系統發生的機率,且其中含有環境致癌物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甚至會誘發肺癌、膀胱癌、肝癌機率。 *影響睡眠品質--空氣品質不佳時,更容易產生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白天嗜睡和疲勞,影響上班思緒及學童的學習和記憶力;鼻塞,增加了「打鼾」的頻率,甚至影響睡眠並提高了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 *增加眼疾--霾害在眼睛的影響,眼睛紅、眼睛癢,在結膜會引起過敏性結膜炎、雙眼充血(結膜下出血) 等;建議乾眼症患者,應增加人工淚液使用頻率,隱形眼鏡族則要加強清潔、減少配戴時間,改用日拋型隱形眼鏡或配戴一般眼鏡;減少霾害對眼睛的傷害。 *增加肝癌風險--臺灣中央研究院與陽明、成功大學合作,率先全球發現,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環境裡,會提高約兩成的罹患肝癌風險,這項研究2015年12月刊登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PM2.5不只引發心血管疾病、肺病,更會導致肝臟發炎,進而形成肝硬化和肝癌。最主要是PM2.5會經由肺臟的微血管,進入到血流裡面,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也會導致肝的發炎進而導致肝癌。 *趙順榮藥師也建議民眾,霾害警報期間,民眾出門盡可能戴上口罩,並配帶寬邊太陽眼鏡,機車族則戴全罩式安全帽或護目鏡;盡量減少在戶外運動時間,並避免在戶外進行劇烈運動。從戶外回到室內應洗手、洗臉,除了戴口罩、避免吸入不潔空氣之外,當出現鼻塞、流鼻水、久咳不止、打噴嚏等症狀影響睡眠時,應立即就醫。<ref name="健康醫療網">{{cite web |url=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6842 | title= 霾害對身體的影響為何? | language=zh | date= 2016-05-04 | publisher=健康醫療網 | author=趙順榮藥師 | accessdate=2021-10-27}}</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28 氣象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霾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