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过场(李学民) 的原始碼
←
过场(李学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过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071108/pexels-photo-1307110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 过场'''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学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过场=== 这里所说的过场,不是虚意上的“走过场”,是一个[[特定]]词组,专指庄稼人备场、打场、扬场、收场的一连串的一个动态过程(场,chang音“长”,读二声)。 过去种庄稼,村村户户有场院,在豆荚飘香抑或麦穗金黄到来之前,拾掇场是一大农活。先用役牛或驴骡套上耙犁,由经验老农——农村叫“把式”的,脚踏犁耙,吆喝着牲口把场虚土来来回回耕起二寸,然后洒水浇匀,晾晒一段时间后,一般在半干不干之际,再由老农执辔牲口牵动碾磙——即碌碡,一遍一遍细细碾轧,直到场平整细滑为止,这个过程叫“备场”。备场有讲究,一般备在近水区,一来备场方便,二来易于[[防火]]。 庄稼归场,紧接着是[[摊场]]晾晒。一般是早摊场、晚收场,靠中午阳光曝晒、烘干。彼时立于场畔,可以听到庄稼棵“啪啦!怕啦”炸响。这个过程叫“晒场”或“曝场”。由专人在场院里“翻场”——即用木杈或铁杈翻挑晾晒。大概一场庄稼曝干需要2——4天,黍麦约需1——2晌,豆荚约需2——4天。 庄稼曝干后,下一道工序是打场。打场一般是把式头顶草帽,几架牲口同时牵拉碌碡在太阳下分片一圈一圈来来回回滚压,前边轧,后边挑,碾下的颗粒收了,再晒禾棵,一晌后再轧二遍三遍。一般三场过后,禾棵上的颗粒也几至脱尽了。这个过程叫“打场”或“轧场”。 脱尽的颗粒,金山似的堆积在场院里,其间掺杂着很多细微杂质——草芥、壳皮、尸虫,还需进一步“去粗取精”。这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就叫“扬场”了。看好刮风的天气,一般是清早抑或是晚半晌,天起了风,风稍大点好,把式手握木锨——又称“扬锨”,“欻”地一声铲进粮堆,手起锨扬,一锨一锨籽粒好似散开的水帘,顺风在半天空中漂浮起来,重的籽粒撒落于近旁,轻飘的浮皮飘落于远处,这叫“壳粒分家”。扬场是一种技术,譬如,铲粮的量不多不少,多了扬不好,少了浪费工时;扬场的角度不能偏了斜了,力度不能大了弱了,一切都拿捏一个“火候”。 扬场之后,又进入一二天的曝晒——籽粒的晾晒,亦即最后一道工序——“收场”。将“收成”装入麻袋运回粮仓——这叫“颗粒归仓”;将剩下的壳皮运进牲口棚作饲料,将秸秆垛成柴垛以备他用。一切场活净尽,滞留下的仅是一个平洁如镜的[[场院]]了。 过场,是老农活,庄稼人最基本的“技艺”。时下一体化[[大型]]收割机、脱粒机,一切都现代化了,但,到农村去,还是能看到场院的,不过场院小了,“过场”亦失却了原来的那种意义。<ref>[https://vip.chinawriter.com.cn/index.html 中国作家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过场(李学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