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论原罪与恩典 的原始碼
←
论原罪与恩典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原罪与恩典.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G06/M00/03/45/p4YBAFqZlsyAaxLYAABJpl6Qq1c011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8%AE%BA%E5%8E%9F%E7%BD%AA%E4%B8%8E%E6%81%A9%E5%85%B8&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论原罪与恩典'''》作者: (古罗马) 奥古斯丁,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副标题: 驳佩拉纠派,原作名: On Original Sin and Grace Against the Pelagians,译者: 周伟驰,出版年: 2012-12。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ref>[https://dict.mofann.com/ciyu/102525.html 罗马公教的意思],墨芳网</ref>、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ref>[https://www.sohu.com/a/351346942_483111 基督教中新教、东正教、天主教三大教派是什么意思,带你认识一下],搜狐,2019-11-03</ref>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内容简介== 作者为古罗马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本书收录了奥古斯丁在与佩拉纠派论战过程中所作的、表明自己立场和观点的书信和文章。佩拉纠派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人只要愿意,可以不依靠上帝的恩典而过无罪的生活。奥古斯丁认为这种论点是反基督的,他从[[圣经]]的文词出发,阐述人是有原罪的,必须依赖于上帝的恩典才能免除罪孽。在与佩拉纠派的论战中,奥古斯丁发展和深化了其“恩典论”、“原罪论”和“预定论”等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后世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战等。 ==作者简介==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 曾任北非城市希波的主教,故史稱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則通譯其姓為「奧斯定」。 西元354年,奧古斯丁生於北非今阿爾及利亞境內,他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羅馬的稅吏,母親莫尼佳(Monica)則是虔誠的基督徒。少年時的奧古斯丁才華洋溢,放蕩不羈。16歲前赴迦太基就學,同年父親過世,17歲時便與一鄉下女子同居,18歲生有一子。19歲那年,受西塞羅影響,接受摩尼教善惡二元論的信仰,後來又受新柏拉圖主義大哲學家普羅提諾(Plotinus)之影響而放棄摩尼教。 奧古斯丁曾自述[[生命]]中有兩人讓他受到感召而悔改,一位是為他流淚禱告達31年之久的母親莫妮卡,另一位即是米蘭主教安波羅修。30歲那年,他跟從安波羅修學習天主教信仰與神學,有心信奉基督教,33歲便在米蘭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42歲,他在北非希坡(Hippo)擔任神職,後繼任主教,在任終身。奧古斯丁任希波主教時期,曾參與四場與異教徒的論戰,分別是對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隨即展開護教;對多納徒派的聖禮觀,發展出因功生效的觀念;對伯拉糾(Pelagius)的罪與救贖觀,發展出自由意志、原罪、救恩、預定、神的主權及不可抗拒的恩典等論說;對異教的指控,寫下《天主之城》的鉅著。 [[奧古斯丁]]生平著作多達113冊,主要作品有《懺悔錄》、《上帝之城》、《三位一體論》,對基督教神學有極大的貢獻。他的著作也影響了日後的經院哲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和宗教改革家喀爾文。 因奧古斯丁對天主教教義有重要建樹,故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稱聖奧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76歲辭世。 ==目录== 论圣灵与仪文——致马色林 论本性与恩典——致提马修和[[雅各]] 论佩拉纠决议——致迦太基主教奥勒留 论基督的恩典——致阿尔宾娜、平利安和麦娜丽 论原罪 论恩典与自由意志——致瓦伦廷和阿德荣敦的修士 论[[圣徒]]的预定——致普洛斯柏和希拉里 附录佩拉纠致德米特里的信 ==视频== ===<center> 论原罪与恩典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允星河】原罪论 - 失忆 -</center> <center>{{#iDisplay:j0182h048su|560|390|qq}}</center> <center>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center> <center>{{#iDisplay:i096151nfm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论原罪与恩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