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论列宁主义基础 的原始碼
←
论列宁主义基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列宁主义基础.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dddaaebc/700e73599916885a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8%AE%BA%E5%88%97%E5%AE%81%E4%B8%BB%E4%B9%89%E5%9F%BA%E7%A1%80&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论列宁主义基础'''》,系统阐述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著作。斯大林(见“斯大林全集”)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讲演。1924年4-5月在《真理报》上发表,同年5月编入[[斯大林]]《论列宁和列宁主义》。1948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中文版。1927年瞿秋白曾译成中文,由长江书店出版。1979年12月编入《斯大林选集》上卷。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中译本约6万字,有引言和正文9章。引言指出了叙述列宁主义基础并不是要叙述列宁的世界观的基础,而是要“叙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因而自然和列宁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贡献。”并给列宁主义下了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第1章阐明了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列宁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即在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达到极点、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准备工人阶级去进行革命的旧时期已经达到尽头而转变为直接冲击资本主义的新时期的条件下成长和形成的。”第2章阐述了第二国际改良主义和列宁的战斗的革命工作方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并指出列宁主义的方法是在同机会主义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革命武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批判的革命武器。第3章论述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否认党的领导和革命理论作用的“自发论”,论述了党的领导作用。第4章阐明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及其实质。第5章指出了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为政权而斗争的同盟军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总问题的一部分,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同时批判了第二国际各党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第6章论述了列宁主义的民族问题理论,说明民族问题同农民问题一样,虽然不是列宁主义的主要问题,但它们却是无产阶级的两支同盟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条件和一部分。在以后的几章中,斯大林还分别论述了列宁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和它的主要特点、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问题,并批判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本书阐述了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列宁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ref>[https://www.doc88.com/p-2751295827790.html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ref>,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center> 论列宁主义基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大师计划·傅正02】</center> <center>{{#iDisplay:a32561y4hax|560|390|qq}}</center> <center>被通缉,列宁转入地下!写出了伟大社会主义,实践出超级苏联</center> <center>{{#iDisplay:q0533pm9dd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论列宁主义基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