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观音阁 的原始碼
←
观音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观音阁121.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3a7766cd4a664fe78585a06f8bab0bd4.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28585762_134241 图片来自搜狐网] ]] [[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鄂州观音阁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朱槛回廊,重檐飞楹,显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又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在万里长江之中仅此一处,故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2006年5月25日,鄂州观音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鄂州观音阁 地理位置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处年代 元至清 保护级别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主要景点== 鄂州观音阁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5公分的条石垒成,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鄂州观音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纯阳楼、寅宾楼<ref>[https://weixin.sogou.com/link?url=dn9a_-gY295K0Rci_xozVXfdMkSQTLW6cwJThYulHEtVjXrGTiVgSzZMXldEvxID2S4NRXrS_eAOdCMhJk9TqlqXa8Fplpd99NkBd7ZQBJOXJAKpegn17W79m10oih-zG4IkJcJ7NVrePg7HckBAv-f_gGE8hK0cFPw4otIiSnfM6NzijpAC7_h36EozPm3veVXqjYHF9iZBdOoMbhtjlQcG3gZfnO2DBBa2P3TUvPgcbWXItKBeofORSVwlCzN0rvcOWGe4fImfxjh3za6jWA..&type=2&query= 鄂州观音阁,亮了!!!] </ref> 。登阁便是观澜亭,站亭上能俯瞰江流。进入亭中,依次可进入三重大殿,然后可上纯阳楼,楼有三间,有睡榻一张,吕洞宾睡像一尊。阁内还供有石雕观音和八仙塑像。阁壁间原有老蔻树一棵,一度枯死,后石隙间又萌发数株新枝。观音阁后壁还有一古井,长江枯水季节,井中水面常常高出水面数尺。 ==建筑特色== 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与阁下的龙蟠矶融为一体。鄂州观音阁下如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长江水之中。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显示出古代武昌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风格独特的创造艺术。 ==神话传说== 据传,古时候的观音阁,因为龙蟠矶上有两个凹口,所以能够随着江水涨落,就仿佛是长在水面上一样。而这两个凹口传说是“神鳖”的两只眼睛,一只吐油一只吐盐,为寺中的人解决吃饭问题,但寺中有一个道人因为贪得无厌把两个凹口挖坏了,从此再也没有油盐吐出<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1478955&ver=2616&signature=Z4o6O25pJalZR1q 观音阁的那些事儿] </ref> 。 ==历史沿革== * 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把庙宇冲毁,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 * 元至正三年(1345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垒石成台,建成蟠龙矶寺,此为观音阁前身。 * 明弘治元年(1488年)初,僧人觉寿对观音阁进行了募修。 * 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春,观音阁被毁,武昌知县许穑卿率幕僚登临蟠龙矶,叮嘱僧人觉寿的徒弟宗洪与鄂之诸大夫元溪、陈銮等集资重修,并增建了纯阳楼和观澜亭。嘉靖十年(1531年)冬,新任知县李宗旸率幕僚修葺。 *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文化殿大学士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满族人)驻节黄州,偶望武昌江心有小岛曰蟠龙矶,获知为武昌八景之一,登岛写下了“龙蟠晓渡”四字,并捐资千金,嘱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于门楣。 *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水灾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更严重,怪风三昼夜,恶浪飞数丈,横捣阁之墙壁,梁栋殿宇边房随浪而逝。水退后,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寺主持李元科与鄂之居士郑履中合力向民绅商募资重修。 *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之水小三尺,栋崩椽塌,寸木片瓦无存,适逢木商陈芝生乘木排顺流东下,搁浅于矶头,推不能进,挽不能退,乃捐洋数千,杉木60根,主持张庆义会同地方绅士等重新修缮。 ==视频== 观音阁,700多年来被淹无数次,傲然屹立 {{#iDisplay:e30316ecjv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观音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