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襄阳烈士塔 的原始碼
←
襄阳烈士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襄阳烈士塔</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2c6854551eaa3c1c.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020069&sid=7242965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襄阳烈士塔 建造时间;1951年2月 底宽;11米 碑高;28米 |} '''襄阳烈士塔''',襄阳市烈士陵园标志性建筑,位于[[羊祜山]],襄阳人熟称烈士塔,占地面积1100余亩,始建于1951年,1975年重建,是为纪念[[解放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及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襄阳的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兴建的。革命烈士公墓安葬有在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03名及大革命时期革命牺牲的部分老前辈的遗骨,烈士骨灰堂安放有五十多位在不同时期为襄阳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ref>[https://www.sohu.com/a/296270458_120056512 记忆 | 矗起永远的丰碑——讲述襄阳烈士塔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搜狐 , 2019-02-21</ref> ==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襄阳地委和专署为了纪念在解放襄阳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决定集中掩埋186位襄樊战役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修建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塔”。第一次修建1951年2月19日,襄阳地委和专署联合发出通知,成立了以襄阳地区专员余益庵为主任的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正式开始烈士陵园的筹建。在选址中,考虑羊祜山因纪念西晋镇守襄阳名将羊祜而得名,一直是襄阳人心中的崇敬之地,而且环境幽静、离城区不远便于祭扫等因素,于是定址襄阳西南城郊[[羊祜山]]。整个烈士陵园设计规划有[[纪念塔]]、[[牌楼]]、[[纪念堂]]、上山路,经费总预算为30万斤小麦(每斤小麦折合人民币8.5分)。因为依当时的条件,纪念塔、牌楼和上山的路只能用砖头修建,所以为此专门修建窑厂,窑厂的建设费用是3.9万斤小麦,再加上人工都是来自驻军、学校、工厂、机关干部、近郊的农民义务工等,第一次修建烈士陵园应算作是半自给自足建设。 最初建成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基只有百余平方米,呈上尖、下大的方锥体,顶端有一[[地球仪]],上有一只象征和平的[[和平鸽]],塔身有余益庵等领导人的题词。通往山顶纪念塔的山路长200米,宽1.3米。整个纪念场地显得非常狭小和拥挤。 第二次重建 70年代初期,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烈士陵园成了全市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基地。仅1972年清明节期间就接待了20多万人次。1951年修建的烈士塔,设计和建筑材料都受到很大制约,再加上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整个塔身严重风化破裂。革命烈士纪念塔破烂不堪的状况,显然与当时重要的政治教育场所的严肃性极不相符。当时的市革委会向[[湖北省]]革委会呈交《[[关于急需维修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请示报告]]》得到批准。 1975年11月,烈士塔重建工程开工。当时的施工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投资不足,按预算需要20多万元,而省财政只拨付了9.2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当时没有大型机械,施工材料上山难;三是山顶没水源,搅拌水泥砂浆等都无法进行。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襄阳地区革委会和襄樊市革委会同时发出指令,缺口资金由市财政拨付,主要用于购买工程施工材料。并号召当时的市直机关、学校、街道和驻樊的中央大型企业出人、出力、出车,参加材料的运输和搬运。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义务劳动先后动员了8万人次,出动的运输车辆达到300多辆,搬运了红砖29万块、水泥90吨和无法统计数量的砂石土料。为了解决山顶没水源的问题,当时的工程指挥部开动脑筋,利用水泵分级抽排原理,沿着山脚到山顶,将3座扬程为35米的泵站串联起来。这样顺利地把山下的水抽送到了山上。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通过全市人民的齐心努力,新的烈士纪念塔建成了。 新塔以[[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为样本,整个塔身用花岗岩建成,呈碑形,高28米;塔身正面由原来的正北调整为东北,朝向城区;塔下方基座刻有碑文,底宽11米,两侧为浮雕;塔身有著名书法家[[王树人]]书写的魏碑“[[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革命烈士公墓也用花岗岩重新进行了改建,建成后的公墓长10米,宽6.8米,高1.6米。对扫墓场地也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扫墓场地长60米,宽30米,计1800平方米。上山路也扩宽到14米,有598个梯级,梯级中有平台,两边有栏杆。建成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大气]]、[[庄严]]、[[肃穆]]。 第三次改造 随着襄阳经济快速发展,襄阳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个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需求和周围环境显得越来越不协调。1998年以来市政府又将烈士陵园基础设施改造纳入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并分期实施。 1998年1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动工兴建烈士陵园广场,整个广场投资564.46万元,占地17.54亩,烈士陵园广场的建成提升了烈士纪念塔的外部环境。200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650多万元,在烈士塔的旁边,建成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其中政府筹资500万元、社会融资500万元)对烈士塔主道台阶、护坡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烈士塔梯道总长400余米,宽14米(含两侧护栏),28个平台,643个梯道。梯道用山东产青石,两侧护栏为蒙古黑花岗岩。改造后的烈士塔梯道宽敞[[庄重]]、[[古朴典雅]],[[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年来,襄阳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慰藉着为襄阳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献出珍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他们在[[羊祜山]]上为烈士们筑起永远的丰碑,也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弘扬先烈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永远的丰碑。 ==旅游信息== 从火车站坐14路、514路公交车到“烈士陵园”站下车即到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p07506vpxue|480|270|qq}} <center>襄阳美丽烈士塔</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襄阳烈士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