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脱窠臼 的原始碼
←
脱窠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p6.itc.cn/images01/20201019/c2d78325d87d4ebd9d696479e7678234.jpe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25794404_115867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脱窠臼'''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指戏曲创作应摆脱陈旧的创作模式。所谓窠臼,不仅指以往作品的窠臼,还包括创作者个人的窠臼。由明末清初曲论家李渔(1611—1680)在《闲情偶寄》中提出。李渔认为,[[戏曲]]创作的取意、填词应力求新颖,不能蹈袭前人,才可称得上“传奇”。这一术语的提出既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也体现了文艺创作必须创新求变的宗旨。 引例1 吾谓填词之难,莫难于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于盗袭窠臼。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 (我认为填写曲词的困难之处,莫过于洗净一切陈旧的套路,而填写曲词的鄙陋之处,也莫过于盗取袭用已有的套路。) 引例2 非特前人所作,于今为旧,即出我一人之手,今之视昨,亦有间 (jiàn)焉。昨已见而今未见也,知未见之为新,即知已见之为旧矣。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结构》) (不仅前人的[[作品]],到现在已经陈旧了,即使出自我个人之手的作品,今天看昨天写的,也是有毛病的。昨天见过而今天没有见过,才知没见过的是新的,已见过的是旧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脱窠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