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胡哲敷 的原始碼
←
胡哲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胡哲敷'''(hu zheao) (1898- ?)[[安徽]]合肥人。解放前曾任浙大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曾随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等。工作安定后,教授们工作之余,过从渐多,相互唱和,诗兴盎然。著有[[《史学概论》]],[[《老庄哲学》]],[[《曾国藩》]],[[《陆王哲学辨微》]]等。[[《曾国藩治学方法》]]一书,以谈曾氏"治学方法"为名,借题发挥,实则大部分内容讲的是曾国藩的"修养"和"治事"之类,他宣称:"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表现出来的""儒雅风流人物",当首推曾国藩一人。 ==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作为一门由[[西方]]引进的学科,[[民国时期]]的历史教学法研究总体而言还处于探索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出现了许多历史教学法方面的论著,学者纷纷以笔代口,对历史教学法的建设进行探讨。 193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胡哲敷撰写的《历史教学法》一书。这本书的形成,究其根源,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也离不开民国学者对建设历史教学法这门新兴学科的努力。胡哲敷的《历史教学法》从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西方教育理论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完整地体现了胡哲敷的历史教学思想。 《历史教学法》的成书背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彼时整个中国处于构建民族国家的进程之中,民族主义的思潮充斥着国内思想界;其次传统史学正处于转型时期,特别是鲁滨逊新史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史学树立新的研究体系提供了极大的助益;再者,西方教育理论的引入催生了民国时期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中学历史教育逐渐走向规范化。 《历史教学法》一书在明确历史教学法学科主体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本土化的历史教学法,体现了时下由何炳松引入的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一部难得的“本士化”的历史教学法著作。此书出版后,在当时的历史教学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整体来说,193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学法》一书,虽然难免有疏漏,但是其结构完整,较为系统地将中国的[[历史教育]]与国外的历史教育理论进行融合,较之前的历史教学法著作,更具实用性和概括性,是我国近代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历史教学法著作。 ==参考资料==
返回「
胡哲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