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白腰文鳥 的原始碼
←
白腰文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白腰文鳥<br>White-rumpeg Munia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452/24188803878_98c9581242_b.jpg" width="280" ></center><small>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452/24188803878_98c9581242_b.jpg 原圖鏈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outdoor_birding/24188803878 圖片來自flickr]<br>[[林孫鋒]] 拍攝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 |- |<small>'''學名''' Lonchura striata<br> '''目/科/屬''' 雀形/梅花雀/文鳥<br> '''遷徏狀態''' 留鳥<br> '''普遍性''' 普通<br> '''體長/體重''' 11-12cm/9-13g</small> |} </div> '''別名:尖尾文鳥,黑嘴撇''',雌雄同型。牠們飛行姿態也呈上下波浪型,但沒有鶺鴒科鳥類的優雅;總有一種彷似太重將要掉下來的感覺。牠們在農作物即將收割時較容易看到,平常則躲在雜草間活動或覓食。<ref>[http://www.bird.org.tw/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le/5-2011-09-02-08-29-56/599-4-2-2-27 白腰文鳥],bird.org.tw</ref> 亞成鳥羽色較淡,喉偏白,白頭部及身體的顏色對比並不明顯。 * 頭:虹膜暗栗色,上嘴黑、下嘴鉛灰,頭頂、臉棕褐,具白羽軸 * 背:灰褐,具白羽軸,翼、尾覆羽暗褐,腰白色橫帶 * 腹:下胸及腹污白,尾黑長尖 * 腳:鉛灰 == 棲地&習性 == 低海拔山區丘陵森林邊緣及灌木叢、農村、草原。<ref>[https://www.hbw.com/species/chestnut-munia-lonchura-atricapilla Chestnut Munia (Lonchura atricapilla)],hbw.com</ref> 適應力高,會啄食落在地面的種子,也會站在草莖上啄食上面的草籽,以穀物及種子為食。 == 繁殖期 == 白腰文鳥的繁殖期為4至7月間,築巢於樹木或竹叢上,巢為圓球形,開口於側面,巢材為草葉及竹葉等。在繁殖季節,常可以看到雄鳥探頭探腦的進入長草叢中採取草葉,然後像銜著一條緞帶似的飛過天空。繁殖時雌鳥負責大部分築巢的工作,而雄鳥則負責採集新鮮的草葉,然後帶回巢位交給等在那兒的雌鳥使用。 每窩產卵4至7枚。雌雄輪流孵卵期約14天,幼雛約經3週長成離巢,離巢後由親鳥照顧2週後可獨立生活。 幼鳥長成後整個家族仍然共同生活,夜間會回到原來的巢中過夜,是少數真正會「倦鳥歸巢」的鳥種。 著名籠鳥「十姊妹」,是本種與其他文鳥雜交的混血種。<ref>[http://naturesys.com/bird/species/bird-071-00003/ 白腰文鳥],naturesys.com</ref> == 保育 == 黑頭文鳥在東南亞相當普遍,整體物種並未遭受重大的威脅。黑頭文鳥在台灣的數量稀少,平地及低海拔丘陵不十分常見,目前並沒有針對黑頭文鳥的任何保育措施。台灣有引進東南亞的亞種做為籠鳥飼養,西部地區所記錄到的黑頭文鳥大多為引進的外來亞種,本土原生亞種在東部較容易看到。<ref>[https://taieol.tw/pages/74836 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 (Swinhoe, 1865)],taieol.tw</ref> == 鳴聲 == 似如上揚的「去─去─」<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7yTb5dsDQ 白腰文鳥] ,youtube.com</ref> == 外觀相似性 == Restall (1995) 建議 malacca 應是一個獨立種 (L. malacca),ferruginosa 也是一個獨立種(L. ferruginosa),其它則是 L. atricapilla,包台灣的 formosana 亞種。Clements (2007) 大致接受 Restall (1995) 的看法,將台灣的黑頭文鳥視為 L. atricapilla formosana。但 Dickinson(2003) 仍採取保守的做法,將 malacca, atricapilla以及 ferruginosa 視為同一種。 == 分佈 == 它原產於熱帶亞洲大陸和一些鄰近的島嶼,並已在日本的部分地區歸化。其家養的雜交後代,社會雀科或孟加拉雀科,在世界範圍內被發現是寵物和生物模型生物。<ref>[https://www.thainationalparks.com/species/white-rumped-munia White-rumped munia],thainationalparks.com</ref> * L. s. striata (Linnaeus,1766年)–印度西部和東北部的斯里蘭卡和斯里蘭卡。 * L. acuticauda (霍奇森,1836年)–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的E)和尼泊爾南部 E,在喜馬拉雅山麓到孟加拉國,阿魯納恰爾邦,緬甸(南部除外),泰國西北部,北老撾和越南西北部(湯金)。 * L. fumigata (瓦爾登,1873年)–安達曼群島。 * L. semistriata (休H島,1874年)–尼科巴島。 * L. s. subsquamicollis (ECS Baker,1925年)–緬甸南部(Tenasserim),泰國(西北部除外),老撾C&S,越南和柬埔寨S到新加坡,蘇門答臘和BangkaI。 * L. swinhoei (古巴,1882年)–南北中國(E從雲南到上海),越南東北(E Tonkin),海南和台灣;也是琉球群島,也許是自然殖民者。<ref>[https://www.hbw.com/species/white-rumped-munia-lonchura-striata White-rumped Munia (Lonchura striata)],hbw.com</ref> == 參考書目 ==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 視頻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uYSMXUARM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高雄市的白腰文鳥覓食(2014-09-11)}}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7yTb5dsDQ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白腰文鳥}}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腰文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