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白唇鹿 的原始碼
←
白唇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白唇鹿'''<br><img src="https://image.iltaw.com/20150707/48/97/5zM9SrVmcxxHVb0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iltaw.com/animal/1177 圖片來自iltaw]</small> |} '''白唇鹿'''也叫黄鹿、红鹿、黄臀鹿、扁角鹿是[[鹿科|鹿类]]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它们仅分布在[[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特有种。 體形高大,體長約2米,通體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無絨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別。鼻端兩側、下唇記下頜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圍有黃色斑塊,因此當地人也稱它為「黃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幹扁平,故也稱其「扁角鹿」。 ==分布== 白唇鹿在青藏高原特有的条件下演化而来,由于它的栖息地人烟稀少,直到[[19世纪]]才被研究人员所认识。由于白唇鹿对生存环境高度适应,使它们的分布十分狭窄,距[[1990年代]]中后期的统计估计有15800头。 白唇鹿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是现今分布海拔最高的鹿科动物。目前白唇鹿的实际分布地区比过去已经大大减少,而且呈岛状分散的分布。岛状分布对物种的血缘交换、取食范围等都有不利的影响,是物种临近最后生存的表现。 白唇鹿也是大型鹿,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其[[鹿茸]]骨化程度轻,茸皮含脂肪较少,因其特化性强,引种中國内地不易生活。<ref name=“土流">{{cite web |url=https://www.tuliu.com/read-72482.html | title= “鹿科动物”鹿有哪些品种?鹿代表什么寓意? | language=zh | date=2018-01-30 | publisher=土流網 | author=|accessdate=}}</ref> == 特征 == 白唇鹿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白唇鹿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密集,功能活跃,还可见到肥大的线粒体,和是机体对低氧环境代偿的结果。 == 习性 == 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它们的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白唇鹿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这与鹿科的其他种类十分相似,即一般在植被较密集的生境中通常分散活动或结小群,而在开阔地带通常借大群。它们的社会群体中有等级序位,群体具有较强的内聚力来应付天敌和其他威胁。 白唇鹿一般3岁性成熟,发情期在每年的9月至11月,它们是多次发情动物(polyestrous)。孕期一般在8个月左右,每年的5~6月份产仔。新生的幼仔有本能的藏匿行为,除吃奶时间外,均在隐蔽的地方卧下睡觉。一个月大的幼鹿开始吃草,有反刍行为。 在野外环境,白唇鹿和[[马鹿]]的生态地理分布和发情期有重叠较差,偶尔会有二者的杂交后代。人工饲养条件下,有用白唇鹿作母本,马鹿作父本,繁殖出可育后代的案例。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唇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