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生活随记(文耀棠) 的原始碼
←
生活随记(文耀棠)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生活随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114368/pexels-photo-1811436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生活随记》'''是[[中国]]当代作家文耀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生活随记=== 1 笋子炒肉 俗话说;宁可无肉,不可无竹。就是说我们宁可三天不吃肉,但是不能看不到竹! 因为竹子是菊兰梅竹四君子之一。 以前的小儿们都见过竹子,也见过肉,那是不听大人的话,大人一气之下拿起竹杆子朝儿们屁股上打,也叫做笋子炒肉。 笋子是从泥土中刚刚生发出来的叫笋子,长大以后叫竹子, 春天万物生长,春笋从泥士中升发出来,人们把春笋从地面瓣下,回家后,用清水漂,再用开水“”了一了”,用大火把笋子和着肉絲在一起炒,放点青椒,或者是红辣椒,即好看又好吃,鲜嫩鲜嫩地。 这是餐桌上的一道“笋子炒肉”菜。 2021.5 2 纳凉青岗坪 避暑纳凉来到半高山乡村——长阳青岗坪。闲下在田园小路上悠悠的散步,看到田地里的包谷一根根苗条的身姿挺立在田地上,青青的长叶,微风摇摆,好像在向路人招手,技头上的“杨花”,[[好像]]在向路人说苞谷要熟了。 包谷杆子的中间在青青的长叶根处,长着一枚枚饱满的苞谷,头上黄黄的细软的须子,就像战场上将士的头盔须子,呈现出飒爽英姿的姿态,苞谷被苞谷叶裹着椭圆形的身材,形式农家姑娘织布的梭子,经过大[[自然]]的抚育,包谷亭子上[[已经]]长岀饱满的颗粒,标志着今年苞谷又是个丰收。 在另一片小菜地里,种植着一行行一排排的广椒,广椒主干不高,在向上生长时,不时段的分长出支杈,在青青的支杈处叶片后面慢慢地开岀一朶朶小小的百花,百花开过一段时间就慢慢地低下头,在[[阳光]]雨露中成长,支杈上孕育岀一个个小小的青椒,慢慢地结满了像山羊头角式的大青广椒。 据苞谷被人类知晓后,即是山区[[民众]]主要[[生存]]食粮。山区少水田,多旱田坡地,包谷“生性泼辣”,耐旱耐干。 人们收获苞谷后,用石磨磨细成苞谷粉,用少许水伴搅蒸成“苞谷饭”;多用水伴搅少许苞谷粉做成“包谷糊涂”;把苞谷磨成“浆糊”用桐树叶,苞谷叶包住“苞谷浆”,有条件的里面包一点盐菜,腊肉丁,蒸成“苞谷粑粑”;把苞谷晒干后,在铁锅中炒,到熟时会自动炸开,象一朶朶小花,人们叫苞谷泡或包谷花;在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学会了用包谷酿苞谷酒,做苞谷醪糟,用包谷粉拌肉片做成“粉蒸肉”,把苞谷粉密封在坛子里面,做成“杂广交”,把包谷熬成“包谷糖”;在少吃缺穿的年代,山区的人们外出办事,下田劳作,揹脚运输,都用“口袋”带着苞谷泡或者苞谷粑粑或者苞谷粉作干粮。 我们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苞谷,是我们人类于[[生存]],繁育,健康成长的有益无害的粮食。 广椒在我们生活中是一份离不开的菜,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下饭菜”,在蔬菜中广椒自己是“一道主菜”,炒青椒絲,青椒片,“干煸梗广椒”,泡广椒,腌广椒,他可以和任何菜相搭配;肉类,鱼类,豆类,素菜类,让人看着[[美观]],让人吃着有好的口感,它还能去寒湿,他还能做成广椒酱,和胡豆瓣在一起,做成豆瓣酱。 广椒同样是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起着好作用的一门蔬菜,你看它开的是百花,枝干杈结的广椒都是青青的,这不也是要我们跟它一样清清白白的活着,成长,[[奉献]]。秋后还能变成人们所喜欢的红色。 要把老祖宗默默的传下来的好[[东西]],保留并传承下去…… 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不能吃的,千万不吃;不该吃的,千万不吃;不是吃的,千万不吃。 2023.8.7于青岗坪 3 忆农村的“响竹篙” 到乡村旅游,您可能只想到“农家乐”的那个土鸡子火锅,因为土鸡是农家“散养”的,散养的土鸡在田坎、山坡、屋前屋后吃野生野长的虫子、生物…… 土雞它们有时也会很不自觉地去吃农民晒在“稻场”上的粮食,有时又不守规矩地跑到农田中去刮扒乱“哈”,这时主人就要把它们赶离开去。 方言就叫“赶鸡子”。 你知道主人是用什么赶鸡子的吗?赶鸡子的吆喝声是甚么声音呢? 据我知道的是农户用一根竹子,砍断修改成一根长约1米2、3,粗约2-3公分,从竹子的一头,用刀划开,划到竹子的一半即可,划成细支细根,摇动起来竹子的细根互相碰动发出响声,就用这来赶鸡子,不让它吃粮食和田里的作物。这一根赶鸡子的竹杆就叫——“响竹篙子”。 随着“响竹篙子”发出的敲打响声,农户人嘴里也发出赶鸡子的吆喝声,用我们方言就是:“吙奇、吙奇、吙奇……”。 但是也不能让鸡子饿着,农户人就用“戳瓢”装点米或包谷,撒在稻场旁喂鸡,唤鸡来吃的吆喝声,我们的方言是:“咕……努努努……咕……努努努……”。 2022.3 4 忆九码头挑散扁担的 挑散扁担,忽一听起来好像这个话不通啊,扁担就扁担,怎么还有散扁担!哦,这是宜昌的一个俗语,上一个世纪,城区市民中有一种自由的,寻找生活来源的,社会上的一种灵活,零时性的职业,叫挑散扁担。 这个职业,主要是在江边码头上邦旅客把船上随身带着的自己又拿不动的物品挑上岸。 那个时候,宜昌的九码头是长江边上上下下客轮停靠的码头,旅客多生意多,挑散扁担的自然就比较多,一般都是成年男人,也有中年妇女,那可能是家庭生活所迫才出来干这种体力活的。 挑散扁担的人,他们工作的工具就是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拴在扁担上,岀门找活路。 九码头,船多货多人多,热闹非凡。每当轮船的汽笛一响,这些挑散扁担的就随着上船的旅客,下河上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起上到趸 船上面,轮船一靠岸,他们就巴着轮船的边边铁链拦扦,高喊着;“有没有要挑货的?有没有有货物要挑上坡的?”这时候船上面的旅客就伸岀头来回答;“我这儿有,三楼,我这要一个,四楼…” 挑散扁担的就拿着挽着绳子的[[扁担]]上到客轮上面,到叫喊的旅客船舱面前,双方在掂量货物轻重大小,对劳务费用讨价还价多少确定后,把他们需要提上岸的物品,用绳子系好,或者是扛在肩上,跨过客轮,一步一步的走过 趸船,走过“跳板”,走过一长排叫“草鞋板的小木船(铁皮船)搭成的长跳板走上岸,再一步一步的爬上青石板的“礓叉子”,上了九码头坡上,在街口边歇下来,等旅客交付完挑散扁担的劳务费用,这一趟生意就算做完了。有时船多停的[[时间]]集中,挑完一趟马上又跑回到趸船上吆喝新一趟生意。 在那个年月,交通运输繁华的九码头,出现了为解决生计之难的挑散扁担的市民。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421422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夷陵人,现为中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散会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生活随记(文耀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