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僧儒 的原始碼
←
王僧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僧儒 | 圖像 = [[File:W02015051242633633029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news.fjnet.com/hwjj/haiwainr/201505/W020150512426336330291.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465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王僧儒'''(wang seng ru)(465-522) 南朝梁官吏、学者。以字行。[[东海郯]]人。少好学,六岁能文。曾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遍览群书,学识渊博,兼擅书法。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 人物生平 ==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人。出身于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佣书即抄书)。 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时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为僧孺诗最好,任其为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一说,因诬而被免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王僧孺'''祖上,为南徙的王姓望族,从魏至晋历世显奕。可是到了王僧孺的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生活清苦。为了维持生计,王僧孺的母亲不得不"鬻纱以自业",王僧孺也不得不"佣书以养母"(《[[南史]]》本传)。王延年在世的时候,'''王僧孺'''五岁就开始读书,6岁就能写文章。[[王延年]]的逝去,王僧孺虽然失去了场屋之学和严师训练的条件,但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排除窘迫生活的侵扰,边抄书边诵习,从而不仅使他博览了三坟五典、五经六艺,还旁涉多种杂家著作,为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整理《[[百家谱]]》,撰成的《[[十八州谱]]》、《[[东南谱]]》均有赖于此。 虽然[['''王僧孺''']]为当时的饱学之士,然而于宦途多不顺遂。在齐,是曾参与了萧子良主持编撰的《[[四部要略]]》,但"俱为学士"而已;萧长懋慕其名,曾召为"官僚",而萧长懋的死又堵塞了上升的门户;终于齐,出为晋安郡丞,"仍除候官令"(《[[南史]]》本传)。人生的不尽得意,发言为诗,铸成了"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积"(《[[夜愁示诸宾]]》)的名句;泼洒为乐府,积成"不许跨天山,何由报皇德"(《[[白马篇]]》)的哀怨。任昉的慧识,曾造成处于泥途挣扎的王僧孺的转机,除尚书议曹郎,迁治书侍御史,后来出为钱塘令。但齐不久崩溃,一时的葳蕤顿时凋谢。 == 参考资料 == [[Category:南北朝时期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僧儒
」頁面